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的常见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非感染性发热的病因可能包括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药物副作用以及中枢性发热等。由于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多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炎症反应和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持续性发热。这些疾病的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针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发热症状。
2.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导致身体产生过多的内生致热原,从而引起发热。这类疾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浓度的自身抗体。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生物制剂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如利妥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以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控制病情发展。
3.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坏死后释放出的内源性致热原,以及肿瘤组织本身产生的白介素-6等促炎因子刺激下丘脑前部体温调节中枢所致。癌症患者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如紫杉醇、顺铂、环磷酰胺等化学药物能够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体积。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在停用后仍会引起发热,是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干扰正常的体温调节机制,导致体温上升。如果发现是药物引起的发热,应立即告知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更换为头孢菌素代替青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5.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是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的功能障碍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引起的发热,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原因有关。这类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嗜睡等症状。对于中枢性发热,需要针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如颅内压增高者需遵医嘱使用、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进行处理。
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同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必要时,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加潜血试验、甲状腺功能测定、C-反应蛋白、血沉速率、自身抗体谱、肿瘤标志物检测、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颅脑MRI成像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2024-03-26 05:0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许多疾病相继被列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值得提出的是,自身抗体的存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两个等同的概念,自身抗体可存在于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如抗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上皮细胞、胃壁细胞、细胞核DNA抗体等。有时,受损或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组织可激发自身抗体的产生,如心肌缺血时,坏死的心肌可导致抗心肌自身抗体形成,但此抗体并无致病作用,是一种继发性免疫反应。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