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胃慢性出血症状是什么
补充说明:胃慢性出血症状是什么
a******W 2021-07-13 17:2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胃慢性出血的症状包括呕血、黑便、贫血、乏力和心悸。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存在严重的胃部疾病,建议尽快就医以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1.呕血
当患者存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时,在炎症因子刺激下会导致胃肠黏膜受损。当损伤程度较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而引发呕血。呕血通常发生在上消化道,血液经口腔排出体外。
2.黑便
由于长期慢性的胃炎或者胃溃疡,导致胃部毛细血管出现破损,从而会引起少量出血的情况发生。若出血量较少且速度较慢,则会随着大便排出形成黑便。黑便主要由上消化道出血引起,颜色呈黑色或柏油状。
3.贫血
胃慢性出血可导致铁元素吸收不足和丢失增加,进而影响红细胞的合成,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贫血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因长时间的失血而加剧。
4.乏力
胃慢性出血会导致机体铁储备减少,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贫血,此时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因此会出现乏力的现象。乏力是由于长期的胃慢性出血引起的贫血所致,多表现为持续的身体疲乏感。
5.心悸
胃慢性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加重,心脏需要更强烈地收缩以弥补血液流失造成的循环不足,从而引起心悸的感觉。心悸可能是胃慢性出血导致贫血加重后的常见症状之一,特别是在活动后尤为明显。
针对胃慢性出血的症状,建议进行电子胃镜、碳呼气试验以及血常规等检查项目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必要时需及时就医接受内窥镜止血或手术治疗。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规律进餐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2024-03-13 01:3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因其胃黏膜已处于充血、水肿、点状出血与糜烂状态。轻则加重胃黏膜的损伤,使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症状加重;重则引起胃溃疡和不易察觉的胃出血,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贫血、体质下降、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其他疾病。
症状起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经研究发现几乎任何能影响机体的因素都能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比较明确的病因有:(1)细菌、病毒及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慢性浅表性胃炎。(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3)吸烟: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根据Eward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40%可发生胃粘膜炎症。(4)药物: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5)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6)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均与充足的粘膜血流量密切相关。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7)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经纤维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胃炎。(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故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HP致病机理可能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使H+反向弥散,最终引起胃粘膜的炎症。(9)心身因素:由于心理卫生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亦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