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是
补充说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是
a******W 2021-07-13 17:26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亢进 药物过敏反应 白细胞减少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以及肝脏损害。
1.甲状腺功能减退
抗甲状腺药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来发挥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疲劳、皮肤干燥等症状。
2.甲状腺功能亢进
抗甲状腺药物中的碘化物会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手颤、多汗等。
3.药物过敏反应
个体对某些抗甲状腺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引起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可表现为皮疹、瘙痒、水肿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
4.白细胞减少
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此时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细菌或病毒。
5.肝脏损害
抗甲状腺药物可能会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临床表现可能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
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期间,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血液学指标,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副作用。
2024-03-16 14:00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是由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2.0×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减少至低于0.5-1.0×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常伴有严重的难以控制的感染。上述三类情况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大致相同,但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等。
症状起因:(一)骨髓损伤: 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其它多类药物亦可有直接的细胞毒性或通过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 2.化学毒物及放射线:化学物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等对造血干细胞有毒性作用,X线和中子能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造成急性或慢性放射损害,出现粒细胞减少。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是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于粒系分化的不同阶段,致骨髓损伤,粒细胞生成障碍。常见于风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 4.全身感染:细菌感染如分支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 5.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癌肿骨髓转移、造血系统恶性病及骨髓纤维化等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DNA合成,骨髓造血活跃,但细胞成熟停滞而破坏于骨髓内。某些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也存在着成熟障碍,而致粒细胞减少。 (二)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 (三)血管外组织内的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四)混合因素 如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等。临床上上述三类白细胞减少常混合存在,宜注意分析。
可能疾病: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 登革热 白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药物性皮炎 门静脉高压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