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尿糖> 肾性尿糖是怎么引起的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肾性尿糖可能由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药物副作用、肾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等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疗措施。
1.遗传性肾小管疾病
遗传性肾小管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肾脏转运蛋白异常,影响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引起尿糖。这会导致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和尿糖。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如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等,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尿糖的发生。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肾小球基底膜造成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影响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出现尿糖现象。此时肾小球过滤受损,但肾小管仍保留部分重吸收能力。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例如格列齐特片、门冬胰岛素30R笔芯等。
3.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干扰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导致暂时性的尿糖。这些药物包括利福平、环磷酰胺等。通常停用相关药物后尿糖会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尿糖持续存在,则需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4.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时,肾脏血流量减少,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肾组织可通过代偿性机制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导致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增多。这种情况多由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如纤维肌发育不良、大动脉炎等。对于严重的肾动脉狭窄,建议行经皮介入治疗,如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等。
5.肾功能衰竭
当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无法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和代谢紊乱,其中包括葡萄糖代谢异常。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慢性肾炎、急性肾损伤等。针对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应侧重于原发病的管理,同时支持性措施也很重要,如控制血压、纠正贫血、限制蛋白质摄入等。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肾性尿糖的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肾功能测试、尿常规分析以及微量白蛋白检测,以评估肾脏状况。

2024-04-06 01:2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糖尿病肾病

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