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皮肤温度升高> 皮肤温度升高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张建波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激光美容。

提问

皮肤温度升高可能是由感染性休克、中枢性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所导致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此时机体为对抗感染而增加产热量,从而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药物。
2.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是指下丘脑和垂体前叶的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致的发热。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时,会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引起体温上升。对于中枢性发热,需要针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颅内压增高者需遵医嘱使用降低颅内压药物,常用的有、甘露醇等。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身体对热的敏感度下降,使散热减少,进而引起体温偏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通常不需特殊治疗,但若存在焦虑情绪,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等。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会引起代谢率加快,产热增加,因此会出现皮肤温度升高的表现。甲亢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比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
5.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能会攻击并损伤正常的组织器官,包括皮肤下的血管,导致皮肤局部的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从而引起皮肤温度升高的现象。患者可遵从医生指导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不适症状,常用药物主要有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等。
针对皮肤温度升高的情况,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身体健康。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甲状腺功能测定、血常规以及尿常规等相关检查,以便进一步评估病情。

2024-02-18 00:0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全身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临床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表现,如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等。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出现,患病率为4/10万~25/10万,亚洲及黑人患病率较高,我国的患病率为70/10万~75/10万。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约为10∶1,育龄妇女为发病高峰,老人及儿童也可患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阴阳毒、阳毒发斑、蝴蝶斑、日晒疮、鬼脸疮、面游风等病证范畴。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