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乳糜血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补充说明:乳糜血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a******W 2021-07-12 17:3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乳糜血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浓度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以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
1.血小板计数偏高
乳糜血中存在大量的脂肪微粒,这些微粒可能干扰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检测结果。可能导致误诊为血小板增多症,进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栓塞等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加。
2.总胆固醇水平升高
乳糜血中的血脂成分会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到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从而导致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会掩盖或加剧贫血症状,使病情难以诊断和治疗,进一步加重病情。
3.甘油三酯浓度增高
乳糜血是指由于饮食不当等原因导致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过高而出现的一种状态。当甘油三酯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溶解度下降,形成乳糜微粒,从而使血液呈现乳白色浑浊状。会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胰腺炎、肝硬化等疾病。
4.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乳糜血状态下,机体为了清除过多的甘油三酯,会加速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导致其浓度降低。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5.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
乳糜血状态会影响白细胞的正常分布和活动能力,使其无法正常执行免疫防御任务,导致白细胞计数异常。容易引发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等,还可能出现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建议避免进行乳糜血状态下的血常规检查,待恢复正常后再行复查,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024-03-17 13:4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患者多为成人,小儿极少见,约5%的患儿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