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及危害及治疗
补充说明: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及危害及治疗
a******W 2021-07-11 00:35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 酒精性肝炎 脂肪肝 肝损伤 自身免疫性肝炎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可能是由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病因导致的,其可能引起肝脏损伤,严重时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患者应避免酗酒,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1.酒精性肝炎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脏代谢负担增加,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和坏死细胞增多,此时肝脏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修复受损组织,因此会提高对底物的利用效率,包括谷氨酰胺。这使得谷氨酰胺转化为谷氨酰转肽酶的速度加快。患者可通过戒酒、营养支持等方式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药物进行保肝治疗。
2.脂肪肝
由于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而造成的一种病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肝功能异常,从而影响到谷氨酰转肽酶的正常代谢和排泄。针对轻度至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体重管理是关键,如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重度者需配合医生的意见进行相应处理。
3.药物性肝损伤
某些药物可能会损害肝脏细胞,导致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这些药物可能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或者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引起肝损伤。首先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然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
4.自身免疫性肝炎
当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肝细胞当成外来抗原进行攻击时,就会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炎。此时肝脏受到持续的炎症刺激,导致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上升。对于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通常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方法,如、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硫唑嘌呤、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
5.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后,肝脏的合成、解毒、分泌等功能均显著下降,导致血液中的各种蛋白质指标浓度发生变化,其中就包括谷氨酰转肽酶。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原发病因,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常用治疗方法有抗病毒治疗、肝移植等。
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以评估病情变化。除上述提及的原因外,还应注意是否患有胆管炎、胆石症等疾病,这些也可能导致谷氨酰转肽酶偏高。若持续存在此现象,应及时就医并接受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检查或CT扫描,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肝脏或胆道疾病。
2024-03-25 19:1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