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尿崩症> 尿崩症怎么能治好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尿崩症可以通过抗利尿激素替代疗法、限制液体摄入、低钠饮食、垂体后叶素注射、去氨加压素治疗等方法来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抗利尿激素替代疗法
抗利尿激素替代疗法通常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以恢复正常的抗利尿激素水平。此措施旨在纠正尿崩症患者的抗利尿激素缺乏,减少尿量并提高水分保有率。
2.限制液体摄入
限制液体摄入意味着控制每日饮水量,一般建议每天不超过1500毫升。该措施有助于减少肾脏负担,防止因过多水分导致电解质紊乱及水肿发生;对于轻度尿崩症患者有一定效果。
3.低钠饮食
低钠饮食是指减少食物中盐分含量,例如使用香料增加风味、选择无盐食品等。低钠饮食有助于控制体内钠离子浓度,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压力,从而缓解多尿症状。
4.垂体后叶素注射
垂体后叶素注射是将含有缩宫素和催产素的药物注入体内,通常为静脉注射方式。该药物能够收缩内脏血管,降低肾血流量和滤过率,减少尿液产生。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快速控制大量排尿。
5.去氨加压素治疗
去氨加压素治疗涉及长期服用处方药物来调节体内的抗利尿激素水平。此方法可稳定地改善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在治疗尿崩症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态,避免过度限制液体摄入导致脱水。同时,定期评估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024-02-13 07: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