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痴呆>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的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血管性痴呆的原因可能包括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路易体痴呆以及脑外伤等。鉴于其复杂的病因,建议患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1.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当大脑供血不足时,会导致神经细胞受损或死亡,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引起记忆丧失、思维迟钝等症状。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如华法林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
2.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异常积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这些异常蛋白质在大脑中形成斑块和缠结,损伤神经元并破坏神经网络,导致记忆力减退和其他认知功能障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通常侧重于改善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可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氢溴酸加兰他敏分散片等药物以改善认知功能。
3.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由反复发生的脑梗塞引起的广泛脑组织损害,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障碍、人格改变等。对于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临床上一般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进行治疗,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防止新的血栓形成。
4.路易体痴呆
路易体痴呆由路易体变性引起,这种变性会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导致认知和行为障碍。典型症状包括波动性认知障碍、幻觉、睡眠障碍和运动障碍。路易体痴呆的治疗需遵从医师意见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如硫必利片、氟哌啶醇片等,以及胆碱酯酶抑制剂,如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石杉碱甲片等,以减轻精神症状和改善认知功能。
5.脑外伤
脑外伤后,颅内压增高或脑水肿可能导致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昏迷。长期的脑外伤可能会导致脑组织受到持续的物理压力而出现器质性的变化,从而引起痴呆的发生。脑外伤后遗症期的治疗主要是康复训练,同时配合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比如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奥拉西坦胶囊等,有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
建议定期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进行认知锻炼,如填字游戏或数独,以辅助维持或提高认知功能。

2024-01-28 07:1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性痴呆,血管性认识障碍,血管性认知缺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属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类型中的一种类型,也是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转归的一种类型。脑血管性痴呆或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脑供血障碍而出现的智能全面减退。即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常在50~60岁起病,约半数并发原发性高血压,以智能阶梯性恶化为主。脑血管性痴呆多见于反复“小中风”的病人,随着一次次“小中风”发作,病情逐渐加重。智力减退不是进行性加重,而是呈阶梯式发展,在“小中风”康复后,智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病情稳定;但是,再次“小中风”后,发作又加重,呈间歇性发展,最后出现痴呆。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