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道出血> 新生儿胃肠道出血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新生儿胃肠道出血可能由胃黏膜损伤、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凝血功能障碍、维生素K缺乏症等引起。由于胃肠道出血可能伴有严重并发症,应立即就医以评估和处理。
1.胃黏膜损伤
胃黏膜损伤多由物理、化学因素引起,导致局部组织受损而出现出血。轻度可以自愈,重度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如硫糖铝混悬凝胶进行治疗。
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腹胀、呕吐和血便为特征的一种消化道并发症。当病变累及小肠或结肠时,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从而引起出血。轻至中度患者可考虑禁食数日,重症则需要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肠切除吻合术。
3.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毛细血管壁脆弱性增加,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容易破裂出血。对于皮肤黏膜部位的出血可通过激光治疗进行止血,对于内脏器官的出血则需行介入栓塞治疗。
4.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发生异常,导致止血功能减低甚至丧失,此时即使微小创伤也可能引起广泛出血。治疗凝血功能障碍通常需要针对特定原因采取措施,例如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或输注血小板。如果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则需要长期替代治疗。
5.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是合成某些凝血因子所必需的辅因子,缺乏会导致这些因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进而影响正常的凝血功能,导致出血倾向。新生儿期主要通过口服维生素K预防,若已发病则需注射维生素K制剂进行治疗。
建议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临床表现变化,特别是注意观察是否有贫血迹象。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进行血常规、便常规、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超声波检查来评估胃肠状况。

2024-02-20 22:4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为一种获得性疾病,肠黏膜甚至为肠深层因多种原因缺血缺氧导致坏死。主要在早产儿或患病的新生儿中发生,以腹胀、便血为主要症状,最常发生在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小肠很少受累,腹部X线平片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本症是新生儿消化系统极为严重的疾病。

推荐医生更多

常新庭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向建 主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张金敏 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王敏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