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肾内科> 家族性肾性尿崩症> 家族性肾性尿崩症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家族性肾性尿崩症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发病时间:不清楚

家族性肾性尿崩症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补充说明:家族性肾性尿崩症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2021-07-10 00:15

家族性肾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 抗利尿激素 缺陷 排尿 多尿 低钠血症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何凡 主治医师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硕士学位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内科临床专业。擅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痛风性肾病、泌尿道感染的诊治。

提问

家族性肾性尿崩症通常由基因变异和遗传引发。
这种病症在女性中遗传,而男性患者多与家族有关。近年来,科研人员已经确定了肾性尿崩症的相关基因,即蛋白耦联的抗利尿激素v2受体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的X28区域。基因缺陷可能导致肾小管功能异常。肾小管在维持体内水和钠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肾小管功能异常时,钠和水的重吸收会显著减少。因此,患者会出现频繁排尿(多尿)的症状,并常常伴随低钠血症。

2022-02-18 14:5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