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肝胆外科> 胆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肝外胆管结石的形成可能与胆汁淤积、胆道狭窄、寄生虫感染、胆管炎以及胆道功能紊乱等病因有关。由于胆管结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1.胆汁淤积
当胆汁分泌过多或排泄不畅时,会导致胆汁在胆管内积聚,形成胆汁淤积。胆汁淤积可能导致胆盐浓度升高,促进胆固醇结晶形成,进而导致结石形成。对于胆汁淤积引起的肝外胆管结石,可以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进行治疗。
2.胆道狭窄
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者后天因素如炎症、肿瘤等引起胆道狭窄,导致胆汁流动受阻,从而容易形成胆石。针对胆道狭窄所致的肝外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主要治疗方法,例如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等。
3.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可能堵塞胆管,阻碍胆汁排出,增加胆汁中的钙和磷含量,有利于结石形成。抗寄生虫药物可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如阿苯达唑片、吡喹酮片等。
4.胆管炎
胆管炎会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和渗出,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纤维化的情况,甚至会出现疤痕组织增生而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胆管结石。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5.胆道功能紊乱
胆道功能紊乱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导致胆汁滞留,胆汁成分改变,促使胆石形成。调节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必要时需及时就医接受针对性治疗。
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监测肝外胆管结石的变化情况。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能够预防寄生虫感染。

2024-01-26 02: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胆管炎

胆道炎症以胆管炎症为主者称胆管炎(cholangitis),以胆囊炎症为主者称胆囊炎(cholecystitis)。两者常同时发生,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大致相同,多是在胆汁淤积的基础上继发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细菌可经淋巴道或血道到达胆道,也可从肠道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进入胆道。在我国以后者更为常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