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皮肤黏膜出血病因
补充说明:皮肤黏膜出血病因
a******W 2021-06-29 11:18
皮肤黏膜出血 维生素K缺乏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皮肤黏膜出血可能由维生素K缺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凝血因子缺乏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
1.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关键辅因子,其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皮肤黏膜出血。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制剂进行补充,如依克欣、迈之灵等。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由于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和/或新血小板生成受抑,使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当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时,就可出现自发性出血倾向。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等。对于慢性难治性患者,也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选择脾切除术的方式进行处理。
3.过敏性紫癜
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皮肤黏膜出血。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缓解不适症状,例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4.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毛细血管壁脆弱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激光治疗的方法来改善病情,比如脉冲染料激光、光动力疗法等。
5.凝血因子缺乏
凝血因子缺乏是指血液中某种或几种凝血因子含量不足或活性降低,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易出现皮肤黏膜出血。针对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可以通过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物或凝血因子浓缩剂来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测试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及硬物摩擦皮肤,以免加重出血风险。
2024-02-03 13:05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1.血管壁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在血管破损时,局部小血管即发生反射性收缩,使血流变慢,以利于初期止血,继之,在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收缩素等血清素作用下,使毛细血管较持久收缩,发挥止血作用。当毛细血管壁存在先天性缺陷或受损伤时则不能正常地收缩发挥止血作用,而致皮肤粘膜出血。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血管损伤处血小板相互黏附、聚集成白色血栓阻塞伤口。血小板膜磷脂在磷脂酶作用下释放花生四烯酸,随后转化为血栓烷(TXA2),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并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促进局部止血。当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皮肤粘膜出血。3.凝血功能障碍凝血过程较复杂,有许多凝血因子参与,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不足均可引起凝血障碍,导致皮肤粘膜出现。
常见检查: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 凝血时间
就诊科室:皮肤病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 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 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 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皮肤病;扁平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两周为一个疗程;银痟病,尖锐湿疣等,三个月为一个疗程;2.呼吸道疾病;反复感冒,支气管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两周一个疗程;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热等,三个月一个疗程;4.其他:(1)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硬皮肤,红斑浪疮,溃疡病等,三个月一个疗程。(2)恶性肿瘤,肿瘤病人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一个月一个疗程。
曲尼司特胶囊
本品为抗变态反应药,可用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