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血友病> 引起血友病的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血友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缺陷、凝血因子缺乏、血管性假血友病、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K缺乏等,这些因素导致血液凝固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接受基因治疗或替代疗法。
1.遗传缺陷
血友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凝血因子Ⅷ和Ⅸ合成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这些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关键蛋白质,其缺乏会导致出血倾向。对于血友病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替代疗法中的基因活化剂进行治疗,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
2.凝血因子缺乏
凝血因子缺乏是指人体内某些凝血因子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出血倾向。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例如输入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物或凝血因子浓缩制剂等。
3.血管性假血友病
血管性假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vWF基因突变导致vWF蛋白结构异常或功能缺失,使vWF不能与FVIII分子稳定地结合,导致FVIII活性降低或丧失。治疗血管性假血友病通常需要输注含有vWF和FVIII的凝血因子复合物,以提高患者的FVIII水平。
4.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由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引起,可累及口腔黏膜、胃肠道和呼吸道的毛细血管壁,使其管壁薄弱,容易破裂出血。对于存在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纤维内镜检查以及便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出血问题。
5.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依赖因子包括凝血因子II、VII、IX和X,在肝脏中合成。维生素K缺乏时,这些因子无法被正确修饰,导致它们的功能受损,凝血时间延长。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来纠正维生素K缺乏,常用药物有依诺肝素钠、醋酸甲萘氢醌片等。
针对血友病患者,应密切监测任何轻微创伤后的出血情况,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关节损伤的风险。必要时,还可通过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测定、基因检测等进一步确认诊断。

2024-03-28 19: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友病 (血溢病)

血友病分为A、B两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是凝血因子 VIII 缺乏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 8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血友病联盟(WHF)1990年联合会议的报告,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 15~20/10万人口,欧美各国统计,约为5~10/10万人,中国血友病 A 发病率约为3~4/10万人口。血友病B(hemophilia B),称因子IX缺乏症或Christmas病,发病率约1.0~1.5/105,占血友病的15%~20%。因子IX的基因长34kb,位于X染色体长臂,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因子IX为一种依赖性维生素K 的血浆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6万,合成部位在肝脏。血友病A、B治疗相似,采用替代疗法,可选用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因子IX浓缩物和重组因子IX制品等。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