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乳腺病
补充说明:乳腺病
j******1 2005-02-06 15:5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未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轻度增生病,年龄较小的病人,尤其是未婚青年可以不加治疗,仅需定期检查。对于症状明显者,要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
①用胸罩托起乳房以减轻疼痛。
②碘制剂:碘剂具有刺激垂体前叶产生黄体生成素作用,能促进卵巢黄体素的生成,从而调节卵巢功能;碘剂有明显的软坚散结作用,也有止痛功能,但疗效不持久,不巩固,有效率不高,目前少用。
③黄体酮治疗:黄体酮有与雌激素直接拮抗作用,用法:口服5~10mg/d,在每月末的5~10天应用,因副作用较大,目前很少用。
④雄激素治疗:因本病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所致,故用雄激素对抗治疗,常用甲基睾丸素5mg口服,每日3次,因此病为慢性病,长期应用雄激素副作用很大,如声音变粗,生长胡须,喉结变大等男性化,故雄激素治疗本病并非理想的药物。
⑤手术:对于乳腺增生病来说,局部手术切除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手术切除目的更多地在于排除乳房恶性病变,对于肿块较硬,难以与乳腺癌鉴别时可行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的指征为:A、肿块局限,经保守治疗无效;B、肿块性质难以确定;C、肿块弥漫,充斥整个腺体,症状较重,心理负担重者可考虑手术切除。以乳房疼痛为主症的患者,如果增生病的诊断明确,不主张手术治疗,因手术后往往并不能完全使疼痛症状消失,并不能根本上治愈此病,而且增加了术后处理难度,为以后的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⑥中医药治疗:中医中药是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最佳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具有改善症状,消除肿块,从整体上调节的功能,另外中药止痛效果好,有效率高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很受患者欢迎,为此,中药目前为治疗乳腺增生的首选药。
⑦预防乳腺增生症应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开朗,生活安排劳逸结合,做到充实而有规律,月经不规则者要及时治疗,分娩后争取哺乳,对孩子和自己都有好处。为了早期发现乳腺增生症,可经常作乳房自我检查,对乳腺增生症应高度重视争取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005-02-06 21:43
举报李积敏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经验探讨
世界中医疑难病学学会李慎言学术思想研究委员会 廖藏典
乳腺增生病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癖”、“乳痞”等范畴。多由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瘀滞而成块。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阳虚痰湿内结所致。其特点是: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好发于30--40岁妇女,是较为常见的乳腺疾病。
李积敏、字慎言,号淡园主人。中医疑难病学科创始人及中医疑难病学理论奠基人,著名中医妇科疑难病专家,清医家李世泰第七世孙,清.光裕堂第七代传人。临床擅长治疗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外阴白色病变、不孕症、乳腺增生病等各种妇科疑难病症,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慎言先生长期从事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及临床研究,提出“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提出中医妇科疑难病“肾虚血瘀”病机理论,这些理论对中医疑难病学科的建立、发展与进步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将李积敏(慎言)传统医学博士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经验初步总结如下。以供同道临床中参考学习。
1.肝气郁结为其主要病机
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李积敏博士认为肝气郁结为其主要病机,但于冲任失调又有直接关系。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与胃相表里,肝气宜疏泄条达;若恚怒忧郁,思虑过度,肝脾受损,气滞痰凝及血瘀,出现乳房结块胀痛。《外科正宗》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外症医案汇编》:“乳症,皆云肝脾郁结,则为癖核。”据李积敏临床治疗医案初步统计,约有近九成的患者病因与情志不畅、多思善虑有关。且肿块大小与胀痛情况也随喜怒而消长。再者,乳房为胃经营运之处,也是冲任气血渗灌濡养之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隶属于肝肾,关系于脾胃;循胸而行,与乳房生理病理息息相关。冲任失调,痰气郁结,血阻为瘀,气、痰、瘀血互结于阳明之路,则出现乳房结块疼痛。总而言之,肝气郁结、冲任失调为本病的病机特点。
2.辨证分为四型论治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分型甚多,有的分二型,有的分三型,直至四型、五型、六型 、七型等,甚或更多。有的过简,有的太繁。但总不外乎肝郁气滞、气滞痰凝、血瘀痰凝、冲任不和、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等。各家的意见虽不尽一致,但其病机都离不开上述观点。李积敏博士在临床上,辨证分为四型进行论治。
2.1.肝郁气滞:肝郁不舒,乳房胀满,结块胀痛随喜怒消长,时有刺痛,两胁胀痛,口苦烦燥,舌淡苔薄白,脉弦或细弦。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2.2.冲任失调:乳房结块,隐痛或刺痛,痛有定处。经前肿块明显增大,经后减小变软,或伴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症。舌淡红苔白,脉细濡。方药:归肾汤(《景岳全书》)加减。
2.3.脾虚痰凝:乳房肿块较大,但生长缓慢,质坚胀痛,表面光滑,推之可移,边界清楚,乳房外形不变。舌苔薄白、脉弦滑。方药:六神全蝎丸(《外科秘录》)加减。
2.4.肾虚血瘀:乳房结块日久,刺痛或隐隐作痛,痛处固定。伴腰酸乏力,经水少而色淡,或闭经、不孕等症。舌暗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方药:慎言乳癖汤(《李积敏医学文集》)加减。
3.临床治疗特点:
李积敏博士在长期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他的临床治疗特点。初步探讨归纳如下。
3.1.临床用药特点:疏肝解郁理气多用柴胡、香附、郁金、青陈皮、荔枝核、桔核、王不留行、夏枯草等;活血化瘀常用当归、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血竭等;补肾填精调冲任常用菟丝子、仙茅、仙灵脾、鹿角霜、怀山药、杞子、淡吴萸等;化痰软坚多用半夏、浙贝、牡蛎、海藻、昆布、白芥子、全瓜萎、穿山甲、莪术、山慈菇等。肿块疼痛者加炙乳香、没药;疼痛抽搐放射者多加僵蚕、炙全竭、蜂房;月经紊乱者加地芍归芎,经痛者加桃仁、红花;冲任不调者加二仙汤;肿块较硬者加昆布、海藻、白芥子。
3.2.临床治疗重视经期变化:冲任二脉与乳房生理病理紧密相关,因于冲任,血液上行为乳,下行为经,月经的盈缺、调节无不与冲任有关。验之临床,大多数患者乳房结块之大小和疼痛程度每随月经周期而改变。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李积敏博士在辨证论治遣方的基础上,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气血变化进行加减用药。
3.2.1.经后期(月经周期第5--10天),此期经水适净,精血耗伤,血海空虚待修复,按中医阴阳辨证应属于阴的阶段。应以滋补肾阴(血)而养冲任为主,同时兼顾肾气。
3.2.2.排卵前期(月经周期第11--14天),此期是阴转入阳的过渡阶段。为了适应阴阳消长,并由阴转阳的突变需要,治疗上除了继续使阴精(血)充足并达到一定的水平外,酌情加入益肾助阳及调气活血之品,以阳施阴化,静中求动,通过补肾气,调冲任,使“天癸”旺盛。
3.2.3.排卵后期(月经周期第15--24天),此期阴已转阳,肾气旺,“天癸”充,而冲任盛,为阳气活动旺盛的时期,治疗要考虑以阳为主的特点。肾为水火之脏,“静则藏,动则泄”,治虽着重于阳,但宜于水中补火、阴中求阳,才能使阴阳达到正常水平的平衡。
3.2.4.经前期(月经周期第25--28天),此期为阳转入阴的阶段。治宜因势利导,以通为主,活血化瘀,引血归经。
3.3.止痛先于消块,兼顾其他妇科病:根据李积敏博士临床实践经验,治疗本病先要止痛,后消块。如果乳痛不止,肿块很难消失,若乳痛消失,则肿块自然逐渐变软。另外,本病常由其他一些妇科病诱发,治病必求于本,在治疗时可以治其他妇科病为主,如能治好其他妇科病,本病则自然而愈。
3.4.治乳不离“气”字:《外证医案汇编》“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之矣。脾胃土气壅,则为痈;肝胆木气郁,则为疽;正气虚,则为癌;气虚不摄,为漏;气散不收,为悬;痰气凝结,为癖、为核、为痞。气阻络脉,乳汁不行,或气滞血少,涩而不行。若治乳从一气字著笔,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夹理气疏络之品,使乳络舒通……。”这些观点至今仍崐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李积敏博士在临床上,特别注重疏理气机,舒通乳络之法的应用。
3.5.兼用其他方法以求良效:本病在治疗上除辨证论治为主导外,也可兼用其他一些方法进行治疗。如正负离子导入、磁疗、针灸、按摩、局部敷药、敷脐及大量单方验方的应用,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6.善后治肾以减少复发:本病是一个很容易复发的病种,治愈后,在尽量避免过分疲劳、过激的情绪波动外,应着重在补肾的基础上以预防其复发。肾为先天之本,它控制着冲、任二脉,实际掌管着调节各种激素的活动及其平衡。因此,在治愈本病以后,根据辨证对肾阴、肾阳进行调补,则可以预防其复发。
(原载《中国医药学报》1999.5.)
2005-02-06 21:41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