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肌张力高> 肌张力高> 为什么会肌张力高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肌张力高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神经元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病变、代谢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异常,影响肌肉控制和协调,从而引起肌张力增高。例如亨廷顿病患者可能存在家族史,常表现为舞蹈样不自主运动、肌张力障碍等症状。
2.神经元退行性疾病
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或功能障碍,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造成肌张力增高。此外,这些疾病的病理改变包括α-突触核蛋白聚集形成路易小体,这些路易小体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肌张力调节。这类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诊断通常需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左旋多巴以提高纹状体多巴胺浓度,减轻肌张力增高的症状。
3.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如卒中、脑梗死等,会导致局部大脑皮层缺血缺氧,进而影响锥体束的功能,出现肌张力升高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受损区域可能会失去正常的抑制作用,使肌张力处于过度活跃状态。针对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肌张力升高,可采用抗胆碱酯酶药进行治疗,如新斯的明、安贝氯铵等,可以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降低肌张力。
4.代谢紊乱
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肌张力增高。此时机体为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而优先保证重要脏器供血供氧,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供应不足,因此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的现象。纠正低血糖症时,需要快速提升血糖水平,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来实现。对于由低血糖症引起的肌张力增高,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改善代谢状态后,肌张力可恢复正常。
5.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阿片类镇痛剂,通过激动μ阿片受体,产生中枢抑制作用,导致肌张力下降;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受体下调,肌张力恢复至基线水平,继而出现肌张力偏高的现象。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用于缓解由药物引起的肌张力高,如、氟硝西泮等,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由药物引起的肌张力高。
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系统体检以及肌电图、头颅MRI等相关检查,监测肌张力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物理疗法、职业疗法或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以辅助管理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4-03-15 20:1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肌张力

肌张力检查是检查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的一种方法,从其硬度中亦可测知其肌张力。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