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胃肠外科> 小肠> 小肠内疝原因?

精选回答(2)

邸志勇 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医院 三甲

擅长: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一定的诊疗经验,擅长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等常见病的诊断治疗。

提问

小肠内疝气主要是由于先天、后天等因素造成。先天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男孩的睾丸通过潜在的自然通道鞘膜突逐渐从腹腔下降到阴囊,如果小孩出生后先天自然通道未闭锁,则会形成疝气。后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年龄等。吸烟造成的咳嗽、重体力劳动、便秘等都会增加腹压导致疝气,儿童哭闹、便秘也是诱发因素,也会增加腹压导致疝气。

2022-03-08 10:22

举报

吴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普外肿瘤,胃肠外科。

提问

一)发病原因
1.异常间隙形成 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 形成的主要解剖基础是术后解剖发生改变,形成异常间隙。实施胆肠内引流手术时,须在横结肠系膜上开一口、将远端游离的空肠襻穿过此开口上提与胆道吻合,在横结肠(系膜)上下形成了2个异常的间隙。上间隙由于横结肠及其系膜、大网膜的阻挡,极少导致肠管窜入,而且因其比较宽大,即使肠管窜入亦很少发生嵌顿。下间隙则较小,一旦小肠疝入易于发生嵌顿。
2.横结肠系膜裂口形成 术中空肠襻经横结肠系膜开口穿行后,若忘记修补固定,或缝合针距过宽,或与穿过横结肠系膜开口处的肠壁固定不牢导致缝线脱落等,均可使其形成异常裂口,成为胆肠内引流术后内疝形成的病理基础,肠襻可由此裂隙疝入。
3.肠功能紊乱、腹内压增高 术后饮食的恢复、质与量的改变,可引起肠蠕动亢进或肠功能紊乱。如遇有腹内压增高(如严重 腹胀 )、体位改变等因素,易促使肠管由横结肠系膜裂口或下间隙疝入而发生内疝。
(二)发病机制
肠梗阻发生后,肠管局部和全身将出现一系列的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慢性 不完全性肠梗阻 引起的局部变化主要是梗阻近端肠壁肥厚和肠腔膨胀,远端肠管萎缩变细;全身变化是 营养不良 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急性肠梗阻则可引起以下变化:
1.肠膨胀 肠膨胀是由于肠腔内液体和气体淤积所致。积液主要来自消化道分泌液,正常人的消化道在24h的分泌液为8~10L,梗阻后液体不能完全吸收,肠膨胀可刺激肠黏膜分泌增多和吸收减少,导致肠管严重扩张。肠管内的气体的70%是咽下的气体,因此在临床上通过胃管吸引胃肠道内气体,可减轻胃肠道的膨胀;另外30%左右的气体是由血液弥散到肠腔内和肠道内的糖类等经细菌分解而产生。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体液丧失及因此而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是肠梗阻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肠梗阻患者由于不能进食, 呕吐 频繁,使体内水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尤以高位小肠梗阻为显著,因丧失大量胃液而发生低钾低氯性 代谢性碱中毒 。 低位小肠梗阻 ,虽呕吐较少,但积存在膨胀肠管内的消化液,有时可高达5~10L;因脱水,饥饿,丢失钾、钠离子,低氧代谢下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以及肾脏排H+和再吸收NaHCO3障碍,可造成 代谢性酸中毒 、 等渗性脱水 等。
3.感染和 毒血症 梗阻以上肠管内毒素明显增加,同时由于肠壁 血运障碍 或失去活力,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细菌和毒素渗透至腹腔内引起严重的 腹膜炎 和毒血症。
4.休克严重的缺水、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细菌感染 、毒血症等可引起严重的休克。当肠坏死、穿孔后发生腹膜炎时, 中毒性休克 更为明显复查

2019-06-21 10:27

举报

医生回答(1)

赵丽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小肠腹内疝这个疾病是疝气的一种,疝气的发病医院主要是有遗传因素和腹压增高这两种,另外腹压增高的一般常见原因有患者出现便秘,咳嗽,过度劳累以及排尿不畅等,建议患者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2019-06-17 16:0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