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长期吃甲疏咪唑片和甲状腺片会有事吗?
补充说明:长期吃甲疏咪唑片和甲状腺片会有事吗?
a*****9 2009-06-06 11:5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甲巯咪唑片,又名:他巴坐.1.服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象.2.孕妇,肝功能异常,外周血白细胞数偏低者应慎用.3.对诊断的干扰:甲疏咪唑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并使血清碱性磷酸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个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还可能引起血胆红素及血乳酸脱氨酶升高.老年人尤其肾功能减退者,用药量应减少.如发现甲状腺功能减低,应及时减量或加用甲状腺片.如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及时减量或加用甲状腺片.本品为抗甲状腺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从而阻碍吸聚到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联,阻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合成.动物实验观察倒可抑制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降低血循环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水平,使抑制性T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甲状腺片系取猪,牛,羊等食用动物的甲状腺体制成.有促进分解代谢(升热作用)和合成代谢的作用,对人体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心绞痛,冠心病和快速型心律失常者禁用.1. 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慎用; 2. 对病程长,病情重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粘液性水肿患者使用本类药应谨慎小心,开始用小剂量,以后缓慢增加直至生理替代剂量; 3. 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应先服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俟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正常后再用本类药.老年患者对甲状腺激素较敏感,超过60岁者甲状腺激素替代需要量比年轻人约低25%,而且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较差,应慎用.药物过量: 如发现过量所致的不良反应,应即停药.
2009-07-17 19:5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肝功能异常是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可以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变性、坏死、肝硬化)和肝功能的异常。轻度的损害,通过肝脏的代偿功能,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功能异常;如果损害比较严重而且广泛,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碍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异常改变,称为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即肝功能异常。当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时候,针对不同的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保肝,降黄,抗病毒,降脂等对症治疗。
症状起因:引起肝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感染 寄生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旋体、细菌、病毒均可造成肝脏损害;其中尤以病毒最常见(如病毒性肝炎)。 二、化学药品中毒如四氯化碳、氯仿、磷、锑、砷剂等,往往可破坏肝细胞的酶系统,引起代谢障碍,或使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atp生成减少,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有些药物,如氯丙嗪、对氨柳酸、异菸肼、某些碘胺药物和抗菌素(如四环素),即使治疗剂量就可以引起少数人的肝脏损害,这可能与过敏有关。 三、免疫功能异常肝病可以引起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异常又是引起肝脏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能损害 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等能结合到肝细胞表面,改变肝细胞膜的抗原性,引起自身免 疫。又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血内有多种抗体(抗小胆管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等),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四、营养不足缺乏胆硷、甲硫氨酸时,可以引起肝脂肪性变。这是因为肝内脂肪的运输须先转变为磷脂(主要为卵磷脂),而胆硷是卵磷脂的必需组成部分。甲硫氨酸供给合成胆硷的甲基。当这些物质缺乏时,脂肪从肝中移除受阻,造成肝的脂肪性变。 五、胆道阻塞胆道阻塞(如结石、肿瘤、蛔虫等)使胆汁淤积,如时间过长,可因滞留的胆汁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和肝内扩张的胆管对血窦压迫造成肝缺血,而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六、血液循环障碍如慢性心力衰竭时,引起肝淤血和缺氧。 七、肿瘤如肝癌对肝组织的破坏。 八、遗传缺陷有些肝病是由于遗传缺陷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例如由于肝脏不能合成铜蓝蛋白,使铜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肝豆状核变性;肝细胞内缺少1-磷酸葡萄糖半乳糖尿苷酸转移酶,1-磷酸半乳糖不能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而发生蓄积,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硬化。
可能疾病: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小儿肝母细胞瘤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肝炎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肝病、消化、内科、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