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肝吸虫病虫体长几厘米?

精选回答(1)

李明远 副主任医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各类肝病和发热感染性疾病,以及结核,艾滋病,手足口等等传染病。

提问

肝吸虫病虫体一般长1~3厘米,平均为3.5厘米。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水、手部接触等途径传播。虫体可长1~3厘米,平均为3.5厘米,在感染后会出现发热、恶心、腹胀、全身乏力、腹泻、肝区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硬化、腹水等症状。

目前治疗肝吸虫病的药物主要有吡喹酮片、阿苯达唑片、伊维菌素片等,可遵医嘱进行服用。对于出现腹水的患者,还应配合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等。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或变质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2022-09-15 07:3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肝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asis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称肝吸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和战国墓古尸体内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证明本病在我国流行至少2300多年。华支睾吸虫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目前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因不良饮食习惯,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chonorchiasis of bile duct),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以及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