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梅毒三四年了不知道?
补充说明:梅毒三四年了不知道?
2019-03-24 23:5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梅毒三四年了不知道,可能是由于患者未接受治疗、治疗不彻底、再次感染所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未接受治疗
如果患者没有接受治疗,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可能会逐渐损伤机体的各个器官,从而引起各种不适的症状。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梅毒三四年了不知道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避免进行性生活,以免引起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2、治疗不彻底
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遵医嘱按时用药,或者是出现私自停药的情况,就会导致梅毒螺旋体没有得到彻底地清除,从而引起梅毒复发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继续遵医嘱用药治疗,以免因治疗不彻底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3、再次感染
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洁的性生活,也会导致再次感染梅毒螺旋体,从而引起梅毒复发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避免与梅毒患者进行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发生。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多西环素、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建议梅毒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持皮损清洁卫生,避免挠抓患处,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的情况发生。
2022-03-10 14:04
举报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治疗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如甲癣(灰指甲),手足癣,体股癣等以及性传播疾病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梅毒等。对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酒糟鼻,湿疹皮炎,带状疱疹,老年瘙痒症等顽固难治性皮肤病以及对皮肤科疑难危重病例如重症药疹及天疱疮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对皮肤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亦有丰富临床经验。
提问
反应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可能性,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感染项目,明确是否梅毒感染引起的,需要多喝水,清淡易消化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果有梅毒感染的话,需要考虑长效青霉素治疗,治疗后复查血常规。祝您身体健康。
2019-03-25 00:0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即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可以侵犯皮肤、粘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病程中有时呈无症状的潜伏状态。病原体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发生胎传梅毒。包括:潜伏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晚期梅毒)、妊娠合并梅毒、先天性梅毒(晚期先天性梅毒、胎儿梅毒)、神经梅毒、梅毒性关节炎、非性病性梅毒、脊髓梅毒、胃梅毒、食管梅毒、梅毒性巩膜炎、梅毒合并HIV感染。
多发人群:成年人,性活跃人群
典型症状: 硬下疳 会阴溃疡 小阴唇及前庭也有散在的白色圆形及环形丘疹 肉芽肿 斑疹
临床检查: 硬下疳 会阴溃疡 小阴唇及前庭也有散在的白色圆形及环形丘疹 肉芽肿 斑疹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仁青常觉
清热解毒、调和滋补。用于“龙、赤巴、培根”各病,陈旧性胃肠炎、溃疡,“木布”病,萎缩性胃炎,各种中毒症;梅毒,麻风,陈旧热病,炭疽,疖痛,干黄水,化脓等。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本品适用于因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淋病奈瑟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梅毒螺旋体及衣原体等对本品敏感的病原体引起的下列感染:1.尿道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前列腺炎、淋病、膀胱炎、附睾丸炎、宫内感染、肾盂肾炎、肾盂炎、肾盂膀胱炎等。2.浅表性化脓性感染:痤疮、扁桃体炎、肩周炎、毛囊炎、脓皮症、疖、疖肿症、痈、蜂窝组织炎、汗腺炎、皮脂囊肿粉瘤、乳头状皮肤炎、甲沟炎、脓肿、鸡眼继发性感染、咽炎、泪囊炎、眼睑缘炎、麦粒肿、牙龈炎、牙冠周围炎、牙科性上腭窦炎、感染性上腭囊肿、牙周炎、外耳炎、外阴炎、阴道炎、创伤感染、手术后感染。3.深部化脓性疾病:乳腺炎、淋巴管(结)炎、颌下腺炎、骨髓炎、骨炎。4.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细菌性肺炎、异型肺炎、肺部化脓症。5.梅毒。6.中耳炎、副鼻窦炎、颌下腺炎。7.痢疾、肠炎、感染性食物中毒、胆管炎、胆囊炎。8.腹膜炎。9.败血症、菌血症。
大败毒胶囊
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血液不清引起的梅毒,血淋,白浊,尿道刺痛,大便秘结,疥疮,痈疽疮疡,红肿疼痛。
琥乙红霉素颗粒
1.本品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放线菌病;梅毒;李斯特菌病等。2.军团菌病。3.肺炎支原体肺炎。4.肺炎衣原体肺炎。5.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6.沙眼衣原体结膜炎。7.厌氧菌所致的口腔感染。8.空肠弯曲菌肠炎。9.百日咳。10.风湿热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口腔、上呼吸道医疗操作时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