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血便> 大便肛门出血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大便肛门出血可能源于痔、肛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或大肠癌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由于出血情况可能伴随严重并发症,应立即就医以确定出血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痔
痔是直肠下端和肛门上部静脉丛扩张、曲张形成的柔软团块。排便时坚硬粪便摩擦受损的静脉壁会导致出血。常见药物有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红霉素软膏等局部涂抹使用。
2.肛裂
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开后形成的小溃疡,当患者出现便秘或者腹泻的情况时,就会导致腹内压增高,进而加重对肛门部位的刺激,引起疼痛以及出血的症状发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进行止痛、止血处理。
3.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由结肠黏膜隆起引起的病变,这些赘生物可能会因为炎症、感染等原因而破裂出血。针对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内镜下切除术,例如高频电凝圈套器除法、活检钳除法等。
4.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由于结肠黏膜长期存在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血管脆弱易损,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常用口服免疫调节剂包括硫唑嘌呤片、环孢素软胶囊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5.大肠癌
大肠癌是源于大肠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容易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并造成破溃出血。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如结肠次全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等,配合化疗能提高疗效。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还可通过电子结肠镜检查进一步评估肠道状况。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肛门不适症状。

2024-02-08 07:58

举报

医生回答(4)

吴庆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大便肛门出血可能源于痔、肛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或大肠癌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由于出血情况可能伴随严重并发症,应立即就医以确定出血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痔
痔是直肠下端和肛门上部静脉丛扩张、曲张形成的柔软团块。排便时坚硬粪便摩擦受损的静脉壁会导致出血。常见药物有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红霉素软膏等局部涂抹使用。
2.肛裂
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开后形成的小溃疡,当患者出现便秘或者腹泻的情况时,就会导致腹内压增高,进而加重对肛门部位的刺激,引起疼痛以及出血的症状发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进行止痛、止血处理。
3.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由结肠黏膜隆起引起的病变,这些赘生物可能会因为炎症、感染等原因而破裂出血。针对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内镜下切除术,例如高频电凝圈套器除法、活检钳除法等。
4.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由于结肠黏膜长期存在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血管脆弱易损,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常用口服免疫调节剂包括硫唑嘌呤片、环孢素软胶囊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5.大肠癌
大肠癌是源于大肠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容易侵犯周围组织结构并造成破溃出血。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如结肠次全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等,配合化疗能提高疗效。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还可通过电子结肠镜检查进一步评估肠道状况。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肛门不适症状。

2016-10-16 17:36

举报

李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的症状可能是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多是大便干燥,饮食刺激等引起的。 治疗:微创或手术才会根治的,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辛辣,油炸食物,多食膳食纤维,荤素搭配,粗细要得当,这样才能使大便不至于干燥,保守治疗还可以用马应龙痔疮膏擦在肛门内,吃点消炎药。

2016-10-16 17:36

举报

李同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这种情况考虑是痔疮引起的。 建议去医院肛肠科检查确定。注意个人卫生,饮食上以清淡宜消化为主,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确定是痔疮引起的后可用激光手术,使用痔疮膏等治疗。

2016-10-16 17:36

举报

林东升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肛门出血的表现
      1、鲜血便:一般来自回肠下端、结肠、直肠、肛门,大便颜色鲜红或暗红,可混有粘液和脓血。常见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疮便血在排便时喷射状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门疼痛较剧。直肠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时粪便变细呈条状或有压迹。痢疾便血呈脓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2、柏油样便:即黑便。上消化道未呕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使大便发黑而发亮,像柏油一样。出现柏油样便,表明出血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药物可以使大便发黑,用大便隐血试验可以鉴别。
      3、隐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

2016-10-16 17:3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出血热 (规范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