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血管外科> 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

精选回答(1)

全民健康管理中心 医师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提问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由于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静脉壁异常、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血流滞缓

如果患者长期卧床,或者是久坐,可能会导致血流滞缓,从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流滞缓的情况。另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

2、血管壁损伤

如果患者的血管壁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等物质黏附在血管壁上,从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伐沙班、华法林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

3、血液高凝状态

如果患者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4、静脉壁异常

如果患者的静脉壁存在先天性发育不良,或者是静脉壁受到外伤,可能会导致静脉壁异常,从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利伐沙班、华法林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

5、血液高凝状态

如果患者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能会导致血液浓稠,从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站立,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利于改善自身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7-08-04 19:42

举报

医生回答(5)

闵元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由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恶性肿瘤、长期卧床、手术后长时间制动、肥胖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
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导致血液凝固功能异常,使血液容易形成凝块,进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片、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
2.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癌细胞增殖快,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增加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风险,促进血栓形成。针对恶性肿瘤引起的深静脉血栓,需要针对原发癌症进行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同时,可配合医生服用利伐沙班片、阿哌沙班片等药物预防血栓进展。
3.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减慢,易发生血液淤滞,从而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对于长期卧床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建议尽早开始被动活动肢体,以减少血栓风险。必要时也可遵照医生的意见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等抗血栓药物。
4.手术后长时间制动
手术后长时间制动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术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如踝泵练习,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还可咨询医师是否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进行预防,例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等。
5.肥胖
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会产生大量炎性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肥胖者可通过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来减轻体重,改善身体状况。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少吃高热量食物;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游泳、跳绳等有氧运动。
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腿部肌肉锻炼,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024-02-14 09:15

举报

李文卿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由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恶性肿瘤、长期卧床、手术后长时间制动、肥胖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
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导致血液凝固功能异常,使血液容易形成凝块,进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片、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
2.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癌细胞增殖快,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增加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风险,促进血栓形成。针对恶性肿瘤引起的深静脉血栓,需要针对原发癌症进行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同时,可配合医生服用利伐沙班片、阿哌沙班片等药物预防血栓进展。
3.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减慢,易发生血液淤滞,从而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对于长期卧床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建议尽早开始被动活动肢体,以减少血栓风险。必要时也可遵照医生的意见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等抗血栓药物。
4.手术后长时间制动
手术后长时间制动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术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如踝泵练习,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还可咨询医师是否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进行预防,例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等。
5.肥胖
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会产生大量炎性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肥胖者可通过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来减轻体重,改善身体状况。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少吃高热量食物;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游泳、跳绳等有氧运动。
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腿部肌肉锻炼,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016-07-25 12:17

举报

蔡文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大约半数深静脉血栓患者完全没有症状。肺梗塞患者首发症状可能是胸痛。当深静脉血栓引起严重炎症和血流梗阻时,小腿可能出现水肿、疼痛、触痛及发热。根据血栓累及的深静脉部位不同,脚、踝关节和大腿也可出现水肿。 有些血栓可形成瘢痕组织而愈合但瘢痕常造成静脉瓣损伤。液体积聚(水肿)可导致踝关节水肿。如果静脉阻塞部位较高,水肿可累及小腿,甚至大腿。站立或坐位时因重力作用,下午及晚上水肿加重。夜间休息时腿部处于水平位,因此早晨水肿减轻。深静脉血栓的一个迟发症状是皮肤色素沉着,常发生在踝关节以上,原因可能是红细胞从扩张的静脉渗入皮肤。

2016-07-25 12:17

举报

张大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有时原发于髂股静脉或髂静脉。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

2016-07-25 12:17

举报

李同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2016-07-25 12: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高血压 (高血压病,风眩)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高血压病一般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0%以上。高血压病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每个个体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性较大。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