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结肠黑变病
补充说明:结肠黑变病
a******W 2016-07-15 20:2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结肠黑变病可以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中医药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品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维持规律进餐习惯。高脂、低纤维饮食可能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及便秘,进一步加重结肠负担;而合理膳食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正常排便。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促动力剂如莫沙必利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等来促进胃肠道蠕动,以及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上述药物能有效缓解腹胀、便秘等症状,进而减轻结肠压力,辅助改善结肠黑变病引起的不适症状。
3.中医药调理
中医师会根据个体差异开具汤药或丸散,通常包含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药材,需连续服用一定周期。传统认为结肠黑变可能与湿热蕴结有关,因此采用此类方剂可调和脏腑功能,清除体内湿邪积滞。
除上述措施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监测病情变化。同时,应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以减少对结肠黏膜的损伤。
2024-02-02 18:55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你好!结肠黑变病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棕色肠道综合征相鉴别。此病主要见于脂肪泻的患者,本质是脂褐素沉积于肠道平滑肌细胞核周围,使结肠壁呈棕褐色,而结肠黏膜无色素沉着。结肠黑变病患者还应与出血性结肠炎及肠黏膜下片状出血鉴别,后两种病变多较局限,且病变黏膜呈紫红色或黏膜表面有血迹,而MC则是肠黏膜的褐色或黑色色素沉着。个别结肠癌患者同时有结肠黏膜色素沉着,如果患者无便秘和长期服泻药的病史,而结肠黏膜有色素沉着时,应高度警惕结肠癌。
2016-07-15 20:23
举报你好!结肠黑变病
肠镜检查
结肠黑变病的内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光滑、完整,可见浅棕色、棕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呈条纹状、斑片状、虎皮状改变,可网络状间断或连续分布,肠腔明显变暗。可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息肉隆起,个别病例黏膜无明显着色,而于乙状结肠的息肉活检意外证实为MC。根据肠黏膜色素沉着的程度,将MC分为Ⅲ度:①Ⅰ度 呈浅黑色,类似豹皮,黏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病变多较局限,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不很清楚。②Ⅱ度 暗黑褐色,在暗黑褐色黏膜间有线条状的乳白色黏膜,多见于左半结肠或某一段结肠黏膜上,黏膜血管不清楚,与正常黏膜有明显分界。③Ⅲ度 深黑褐色,在深黑褐色黏膜间有细小乳白色线条状或斑点状黏膜,黏膜下血管看不见,此种表现多见于全结肠型。从病变发生的部位来看,如病变局限则多见于近段结肠,严重时可累及全结肠。
2016-07-15 20:23
举报你好!结肠黑变病
病因
结肠黑变病无遗传性,常见于老年人,至今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结肠黑变病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部分患者有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偶见水肿性结肠狭窄。较多伴发结肠癌、腺瘤和息肉。
2016-07-15 20:23
举报你好!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MC)是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其本质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大量脂褐素。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大于60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
2016-07-15 20:22
举报向医生提问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其本质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大量脂褐素,以往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近年结肠黑变病在我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结肠的正常黏膜上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呈棕色,褐色,黑色条纹状或虎皮状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合并有息肉者呈粉红色或白色,黏膜下血管网不清楚,光镜下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大致正常,黏膜下层增厚水肿,固有层内有大量密集或散在分布的巨噬细胞,形态不规则,胞质内充满色素颗粒,细胞核被遮盖(图1),有时巨噬细胞外也可见到色素颗粒,严重的结肠黑变病的患者,在黏膜下或肠系膜淋巴结中也可看到含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及色素颗粒,这时黑色素染色(Fontana银染色)阳性,铁染色阴性,电镜观察下黏膜固有层内可见巨噬细胞的数量和体积明显增加,其胞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中有大量脂褐素沉着,在肠壁神经丛的无髓神经纤维附近也可见到含有脂褐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同时见到成纤维细胞的吞噬现象。
维生素C口服液
补充维生素C
美沙拉嗪肠溶片
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克罗恩病)。
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液
用于消化道癌症(结肠癌、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原发性肝癌等癌症的治疗。
甲磺酸溴隐亭片
内分泌系统疾病:泌乳素依赖性月经周期紊乱和不育症(伴随高或正常泌乳素血症)、闭经(伴有或不伴有溢乳)、月经过少、黄体功能不足和药物诱导的高泌乳激素症(抗精神病药物和高血压治疗药物)。非催乳素依赖性不育症:多囊性卵巢综合症、与抗雌激素联合运用(如:氯底酚胺)治疗无排卵症。高泌乳素瘤:垂体泌乳激素分泌腺瘤的保守治疗,在手术治疗前抑制肿瘤生长或减小肿瘤面积,使切除容易进行;术后可用于降低仍然较高的泌乳素水平。肢端肥大症:单独应用或联合放疗、手术等可降低生长激素的血浆水平。抑制生理性泌乳:分娩或流产后通过抑制泌乳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