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妇科> 阴道炎> 阴道炎> 白色念珠菌病

精选回答(1)

柯怀 副主任医师 阳新县人民医院

擅长:优生优育,孕前指导,孕期保健,孕期咨询,产后治疗,妇科疾病,盆底康复。

提问

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症状包括口腔、生殖器部位的白色斑块或溃疡。治疗通常采用抗真菌药物,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白色念珠菌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该真菌过度增殖时可导致免疫细胞反应性减少,从而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白色念珠菌病的症状可能因感染部位而异,如口腔可能出现白斑、红肿、疼痛,阴道炎则伴随白带增多、瘙痒等症状。
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受累部位分泌物中的真菌形态来确认诊断,例如刮取口腔或阴道壁上的样本进行涂片染色后进行镜检。必要时还可进行真菌培养以确定致病菌种类及其敏感性。治疗白色念珠菌病通常选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对于重症或顽固病例,有时会考虑静脉注射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或卡泊芬净。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用品,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在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2024-01-19 06:19

举报

医生回答(4)

康高扬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具体治疗方法

折叠抗真菌药物治疗

1. 制霉菌素 可内服和外用。内服,每次50万单位,每日4次。外用为栓剂,每栓为25万单位。

2. 氟康唑 又名大氟康,一般口服1次,150mg即可生效,但是治愈后容易复发,值得注意。

3. 伊曲康唑 又名斯皮仁诺,一般每服100mg,每日2次,连服10天为1疗程。

折叠口腔念珠菌病局部用药

1,2%~4%碳酸氢钠溶液(小苏打):用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以消除能力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呈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也可用于哺乳前后洗净乳头,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

2,甲紫水溶液:口腔黏膜以用0.5%浓度为宜,每日涂擦3次,以治疗婴幼儿鹅口疮和口角炎。

3,氯已定:0.12%溶液或1%热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也可与制霉菌素配伍成软膏或霜剂,其中亦可加入适量曲安奈德,以治疗口角炎、义齿性口炎等。以氯已定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交替漱洗,可消除白色念珠菌的协同致病菌--革兰阴性菌。

2016-07-14 16:46

举报

王德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折叠致病力影响因素

念珠菌的致病力和下列因素有关:①粘附力;粘附力与毒力成正比,在念珠菌属中白念珠菌粘附力最强;②两型性形态:当感染时,白念珠菌常呈菌丝型。菌丝型的毒力比酵母型的毒力强;③毒素:菌细胞表面的多糖毒素和另一种被称为"念珠菌毒素"可能是致病的因素;④细胞表面成份;⑤细胞外酶:白念珠菌可产生分泌一些酶,如溶血磷脂酶、磷脂酶和细胞外酸性蛋白酶(CAP)等。其中以CAP最为重要。CAP不仅能水解蛋白质,并能水解角蛋白及胶原,具有促进白念珠菌的粘附功能。

2016-07-14 16:46

举报

王德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念珠菌的致病性是相对的。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免疫力的高低及感染菌的数量、毒力。在正常情况下,寄生在人体内的念球菌呈酵母细胞型,一般不致病。在机体某些生理、病理因素影响下,阴道或阴茎内环境改变,机体抵抗力或免疫力降低时,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发展为菌丝型,侵犯组织,达到一定量时,人体就会发病,引起临床症状。这些因素通常包括妊娠、糖尿病、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激素使用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改变阴道内环境的情况下,妇女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增加,酸性增强,白色念珠菌会繁殖引起念珠菌感染,如阴道炎,故本病常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及接受雌激素治疗的患者。此菌还可引起龟头炎。

2016-07-14 16:46

举报

胡一芬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念珠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平时主要生存于人体的口腔、皮肤、粘膜、消化道、阴道及其他脏器中。正常人群白色的带菌率可高达40%;从阴道粘膜分离出来的念珠菌85%-90%为白色。而白色的致病性最强。

2016-07-14 16:4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念珠菌病 (假丝酵母病 )

念珠菌病是由真菌念珠菌属各菌种(Candidaspecies)引起的多种临床综合征。通常按受累的部位分为,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和侵袭性或深部器官念珠菌病。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包括口咽念珠菌病或鹅口疮、食管炎和阴道炎;侵袭性或深部器官念珠菌病有念珠菌血症、慢性播散性或肝脾念珠菌病、心内膜炎和内眼炎。在大多数患者中,念珠菌病为机会感染性疾病。

推荐医生更多

胡卫和 主治医师

提问

杭州阿波罗医院

李兰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文芬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梁梅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依俐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王晓红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