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新生儿黄疸治疗
补充说明:新生儿黄疸治疗
a******W 2016-07-12 16:4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家庭护理、光疗、药物治疗、换血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家庭护理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水平较低,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通常可以采取家庭护理的方式进行改善,家长可以适当让新生儿多喝水,多排尿,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喂养,尽量以母乳喂养为主,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2、光疗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水平较高,或者是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等,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从而缓解症状。
3、药物治疗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水平持续升高,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茵栀黄口服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改善黄疸的情况。
4、换血治疗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水平特别高,通过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并且新生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溶血现象,则需要及时去医院通过换血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将新生儿体内的血液进行换出,从而缓解症状。
5、手术治疗
如果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道闭锁引起的,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肝移植术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况,若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带新生儿去医院就诊。
2017-07-03 12:3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5)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可以考虑光疗、换血疗法、肝脏酶诱导剂、胆红素吸附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1.光疗
光疗通常采用间断照射的方式,在特定波长下通过蓝光作用于皮肤表面,促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而从尿中排出。此方法有助于改善新生儿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所致的生理性黄疸现象。因为未结合胆红素经过光照后可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易于经肾脏排泄。
2.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将部分母乳、羊水或其他血液成分替换为正常婴儿的血液,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含量。该措施适合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合成过多引起的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因为正常婴儿的红细胞寿命较短,产生的胆红素较少,因此其血液中含有较低浓度的未结合胆红素。
3.肝脏酶诱导剂
肝脏酶诱导剂包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能增强肝细胞代谢功能,加速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上述药物适用于新生儿黄疸中由肝功能不全导致的胆红素代谢障碍。因为这些药物能够提高肝细胞的生物转化能力,促进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
4.胆红素吸附
胆红素吸附是一种利用特殊装置分离血液中的胆红素的技术,通常在医院无菌条件下进行。该技术适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因遗传因素导致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因为该方法可以直接去除血液中的异常胆红素分子,减轻相关遗传性疾病引起的黄疸症状。
家长需密切监测宝宝的皮肤黄疸程度和进展,以免出现核黄疸。同时应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以支持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但应避免过度喂养以防加重肝脏负担。
2024-03-23 02:43
举报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治疗,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症状严重者,可采用光照疗法,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如果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生理性黄疸发病后2—3日消退,至第5—6日皮肤颜色可以恢复正常;症状较重时间长达1周以上,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
一般不需要服用药物。症状严重者,可用,剂量:5~6mg/kg/日。中药制剂茵栀黄口服液,轻中度黄疸每次5mL,2-3次/日;重度黄疸每次5mL,2-3次/日联合光疗。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或。
2016-07-12 16:39
举报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体格检查:观察黄疸的分布情况,估计黄疸的程度
黄疸部位血清胆红素μmol/L(mg/dl)
面、颈部100.9±5.1(5.9±0.3)
躯干上半部152.2±29.1(8.9±1.7)
躯干下半部及大腿201.8±30.8(11.8±1.8)
臂及膝关节以下256.5±29.1(15±1.7)
手、足>256.5(15)
黄染的色泽:颜色鲜明有光泽呈桔黄或金黄色,提示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黄疸;夹有暗绿色,提示有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确定有无贫血、出血点、肝脾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影像学检查:B超、计算机断层摄影、核同位素扫描。
组织学检查:肝活组织检查。
2016-07-12 16:39
举报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生理性黄疸症状较轻,出生24小时以后皮肤开始泛黄,一周左右完全消退,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早产儿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可延至2—4周。
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临床表现】
1.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胆红素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约80%来源于血红蛋白,约20%来源于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明显高于成人(新生儿8.8mg/kg,成人3.8mg/kg。
2.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胆红素进入血循环,与白蛋白联结后,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不能透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引起细胞和脑组织损伤。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可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此外,早产儿胎龄愈小,白蛋白含量愈低,其联结胆红素的量也越少。
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bilirubin)进入肝细胞后,与Y、Z蛋白结合,在光面内质网,主要通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催化,形成水溶性、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bilirubin),经胆汁排泄至肠道。新生儿出生时肝细胞内Y蛋白含量极微(生后5~10天达正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含量也低(生后1周接近正常)且活性差(仅为正常的0~30%),因此,生成结合胆红素的量较少。
4.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circulation)特点
在成人,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被细菌还原成尿胆原及其氧化产物,其中,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被结肠吸收后,极少量由肾脏排泄,余下的经门静脉至肝脏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再经胆道排泄,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出生时,因肠腔内具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重吸收增加。此外,胎粪约含胆红素80~180mg,如排泄延迟,可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
此外,患儿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
2016-07-12 16:39
举报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生理性黄疸的原因:
胎儿出生后,由母体内低氧的环境改成体外的正常环境,多余的红细胞产生大量胆红素,又无法通过没有发育成熟的酶系统来排出体外,只能跟着血液流动到体表,皮肤和巩膜显示出了黄色。
病理性的原因:
先天性缺陷(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缺氧和感染、胆道畸形、肠肝循环增加(肠道闭锁,幽门肥厚,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低,饥饿和喂养延迟)、新生儿肝炎等疾病是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2016-07-12 16:39
举报向医生提问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多发人群:刚出生的婴儿
典型症状: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临床检查: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