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中暑> 中暑及热衰竭

精选回答(3)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热衰竭是指在暑热季节,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机体散热减少,导致体内大量热量积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1、中暑

患者需要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还需注意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对于体外降温无效者,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等进行补液治疗。

2、热衰竭

患者需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还需注意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对于体外降温无效者,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等进行补液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23-07-24 04:44

举报

徐泉崧 副主任医师 通许县中心医院

擅长:各种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危急重症的救治

提问

你的这种要考虑是病毒性感冒所致的改变的,至于中枢或者是热衰竭等原因,不会有畏寒等症状的,需要到当地医院做个血常规检查看看,以及测量体温看看的,如果检查支持病毒性感冒等原因所致,可以试试用羚羊感冒片和扑感敏冲剂治疗的。

2017-10-18 09:14

举报

张红芳 副主任医师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医务室

擅长: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肌炎,胃炎,胃溃疡,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

提问

您好,根据您描述的情况,主要考虑应该是感冒引起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您最好去医院找医生检查一下,并化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确诊后再做针对性治疗,要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祝您早日康复!

2017-10-18 09:00

举报

医生回答(5)

易茶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的体温调节失调,而热衰竭是中暑前的一种状态,通常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
中暑时,机体为了散热会过度出汗,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影响脑部供血不足。热衰竭是由长时间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此时身体为降温会导致大量排汗,引起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出现循环衰竭的症状。中暑可伴随头痛、头晕、乏力、口渴、多汗等不适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休克。热衰竭则主要表现为大汗淋漓、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虚弱无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等。
针对中暑及热衰竭的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分析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脱水程度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还可能需要进行头颅CT扫描来排除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性。中暑与热衰竭的治疗包括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及使用解热镇静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输液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预防中暑的关键措施包括避免烈日直射、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并随身携带适量饮用水。若发现有疑似中暑或热衰竭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体温并寻求医疗帮助。

2024-02-02 17:11

举报

程银兵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的体温调节失调,而热衰竭是中暑前的一种状态,通常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
中暑时,机体为了散热会过度出汗,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影响脑部供血不足。热衰竭是由长时间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此时身体为降温会导致大量排汗,引起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出现循环衰竭的症状。中暑可伴随头痛、头晕、乏力、口渴、多汗等不适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休克。热衰竭则主要表现为大汗淋漓、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虚弱无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等。
针对中暑及热衰竭的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分析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脱水程度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还可能需要进行头颅CT扫描来排除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性。中暑与热衰竭的治疗包括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及使用解热镇静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输液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预防中暑的关键措施包括避免烈日直射、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并随身携带适量饮用水。若发现有疑似中暑或热衰竭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体温并寻求医疗帮助。

2016-06-11 14:24

举报

郭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暑治疗原则1.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 2.重量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秦; 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4.防治合并症控制感染。用药原则:1.物理降温、氯丙秦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有心力衰竭病例应快速洋地黄化; 3.脑水肿病例除降温外,静滴20%甘露醇、速尿和糖皮质激素; 4.肾脏损害病例应用速尿无效者,应及早进行腹透或血液透析; 5.选用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给予相应诊治。

2016-06-11 14:24

举报

丁国良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激烈运动使身体产生热的速度极为惊人,马拉松跑者可以每小时制造超过1000千卡的热量。这样的产热速度之下,如果身体不能把热量散去,将每两分钟体温上升摄氏一度,十分钟后就达到足以使全身多种器官之细胞受到热伤害,也就是中暑的体温。因此,在身体散热不良的情况下,例如闷热潮湿无风的环境、透气性不佳的衣着、导致排汗减少的身体状况如脱水或药物如抗组织胺等,较不激烈的运动也可在较长时间后导致中暑。
  激烈运动使身体产生热的速度极为惊人,马拉松跑者可以每小时制造超过1000千卡的热量。这样的产热速度之下,如果身体不能把热量散去,将每两分钟体温上升摄氏一度,十分钟后就达到足以使全身多种器官之细胞受到热伤害,也就是中暑的体温。因此,在身体散热不良的情况下,例如闷热潮湿无风的环境、透气性不佳的衣着、导致排汗减少的身体状况如脱水或药物如抗组织胺等,较不激烈的运动也可在较长时间后导致中暑。
  在旧的观念里,中暑与热衰竭两个名词代表不同的疾病,其症状有明显分别,中暑是高温无汗,热衰竭是多汗苍白;现在认为这是错的。中暑与热衰竭并无清楚的分际;两者都是体内储热超出排热太多的过程导致的病变,有其重叠的部分。热衰竭主要表现在水分盐分从排汗流失过多,相对血管内容积不足,脑部循环不足,而可能有头昏、无力、恶心、各种程度的意识变化、心跳加速等症状,但同时也会核心体温上升。中暑主要是核心体温上升程度已经造成几乎全身重要器官的细胞伤害,但也是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成分。若说两者是程度之分也对,中暑是极为严重的急症,在早年死亡率高达半数或以上。中暑发生时通常仍然大量流汗,所谓无汗只是末期现象。热衰竭的病患如果肛温超过摄氏39度,或意识昏迷,就必须当成潜在的中暑。虽说中暑发生时体温很高(通常超过40度),但当被送到医院时也可能已经降低,而其全身多重器官伤害的病变仍在进行。
  昏迷是中暑最重要症状,另外,超过半数会全身痉挛,心跳常常超过每分钟140,呼吸唤气过度也很常见。肌肉痉挛会产生更多热而不利于降温治疗;换气过度导致血液变碱也可能造成肌肉僵直痉挛。中暑的低血容量可导致急性肾衰竭。中暑可引起横纹肌溶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这更进一步伤害肾脏。肺、心、肠胃道也会受伤害,而肠道内的细菌内毒素因肠壁通透性增加而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败血性休克。  局部肌肉痉挛常并发于热衰竭,但也常常单独发生,与肌肉过度劳动、热环境大量流汗、大量喝淡水有关,且喝0.1~0.2%盐水(血液或一般等张运动饮料是0.9%)能有效缓和。不过登山常见的下肢「抽筋」部份并非与盐分有关。有时应检讨鞋带是否太松,是否只绑到脚部而没有绑到踝关节以上,使得行走时脚的稳定性需要额外的脚趾与小腿肌肉用力。非热衰竭或中暑的痉挛不会肛温上升、心跳快、意识表情迟钝或混乱、全身肌肉软弱无力、因脱水而皮肤失去弹性且口腔黏膜干燥这些现象。
  治疗方面:
  热衰竭的病人必须立刻停止运动,平躺于荫凉处,解除过多的身上衣物,降体温与补充液体。最好一开始就量肛温,以考虑中暑之可能。降温最有效的方法是浸泡冰水,在野外可以用凉水反复湿润全身并搧风。意识若清楚可以饮用冷水或添加盐分的饮料,但饮料的糖分含量若超过6%,可能导致吸收减慢,而台湾的运动饮料含糖在7%左右,可以稍加稀释。液体补充一开始的2-4小时喝下1-2公升,接下来的24小时喝下稍多于这次运动前后体重减轻的量。热衰竭病人的第一天不可再从事任何运动,必须完全休息。
  中暑首要快速降低核心体温,最好半小时内降到低于39度,但同时须注意呼吸道与生命征象的维持。全身浸泡冰水或冷水是最有效的方法。在野外,因为不能快速监测体温,当量到体温降至39度时,降温动作必须暂停,以免造成体温过低;在医院因有实时肛温或食道温度监测,超过38度便须继续降温措施。用酒精擦拭以期降温并非好方法,因酒精从皮肤吸收会导致毒性。退烧药无效且有毒性,也不可使用。全身痉挛必须静脉注射药物(diazepam)来使其停止,否则体温难以下降,但须注意此药抑制呼吸中枢,可能呼吸停止,须用气管插管建立呼吸道。体液补充可于前四小时给1.2升静脉注射,过多有时反而可能导致肺水肿。野外中暑的病人在紧急降温处理同时应紧急联络后送入医院。
热可引起呼吸换气过度,不管有无热衰竭或中暑。换气过度时除了呼吸很快外,因体内二氧化碳减少导致血液变碱而有头昏、肢体脸部发麻、严重时肌肉僵直现象。僵直的肌肉会持续产生热而不利于病情。传统上许多医疗人员治疗换气过度喜欢较病人使用塑料袋呼吸,重复吸入呼出的气体可提高体内二氧化碳,但这是很危险的方法,因为可能造成缺氧窒息,若原来已经中暑或热衰竭,这对脑部更是不利。若在高海拔,体内二氧化碳过高与缺氧会导致高山病或使其恶化。如果在低海拔,病患也没有中暑或热衰竭,要使用塑料袋呼吸治疗换气过度仍然须十分小心,病患必须神智清楚,而且一定要让病患自己手拿塑料袋,不可完全盖住口鼻而不留空隙,且随时可以自主地移开塑料袋以呼吸新鲜空气。
短暂的昏厥也常见于热环境的活动,有的是热衰竭引起,有的不是。不管什么原因的昏厥倒下后都应该先维持躺着不要扶起,最好侧卧脸朝旁边以免呕吐吸入呼吸道,然后移到荫凉处仍躺着。若倒下没有快速醒转,要高度怀疑是中暑。热衰竭的昏厥虽会醒转,但会有肛温上升、意识表情迟钝或混乱、心跳快等症状无法快速恢复。轻度脱水会增加姿态性低血压或迷走神经反射性昏厥的机会,这两种属于良性状况,休息、补充摄取含盐分饮水就会改善。脱水引起姿态性低血压时,液体补充应总共至少一公升,分次于1-2小时内摄取。
  预防方面:
  事先对于中暑等热相关疾病的警觉可以帮助防范。避免在燠热环境做过度体力活动或过长时间的停留、适度选择衣服穿著、提醒自己增加饮用水分或盐分饮料。  某些人属于中暑高危险群:老人、婴儿、肥胖者、酗酒者、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无汗症或其它皮肤疾病导致排汗减少者等等,更应特别注意。
  活动意志不自由的人,例如军人、受训中的运动员、甚至登山队员等也会增加中暑机会,因此教练或带队者应该注意人性化管理,防范过度的运动生热。 登山活动中常常水源不足,过度节省饮水又爬山流汗,常处于脱水状态,增加了热相关疾病的可能性。
  有时野外活动需要带安全头盔,阻挡了头部散热,最好选用有开许多通风孔洞的头盔(脚踏车用的安全帽)。带一把扇子上山,可以搧风散热。衣服选择透气材质。树荫下休息时尽量将帽子脱掉。
一般而言登山等户外运动时,若口渴才喝水通常不够补充体液,最好提醒自己喝更多一点。运动饮料可口的味道可以促进喝水,所含的盐分与糖分可以补充电解质与热量,但所含糖分若过高有可能导致腹泻。登山时带一些酸梅,加到饮用水中可以补充盐分,也让饮水更可口。喝水一次以150-250cc为宜,可以每小时数次。一次喝水过多导致胃过度膨胀而引发恶心感,将会刺激抗利尿激素过度分泌而导致血中钠浓度降低。在热环境持续性的激烈运动时,流汗的速度可能超过胃肠吸收水分的速度,因此运动若无节制仍有可能导致低血容量休克。
人对于热也会有适应现象。未经适应的人大量流汗时,汗中钠浓度大约是血浆中的一半;经过7-10天的热适应后,大量流汗时汗中钠浓度会降到未适应时的四分之一,皮肤血管扩张效率也会增加,运动时中心体温上升较缓。汗中钠浓度高时,流汗对血容量影响较大而对血中钠浓度与渗透压影响较小,所以引发口渴感觉较缓;汗中钠浓度低时,流汗对血容量影响较小而对血中钠浓度与渗透压影响较大,所以引发口渴感觉较强。因此热适应后会喝更多水流更多汗;而未适应前常常白天爬山时已经体内缺水而不太觉口渴,到了晚上休息才想喝水。

2016-06-11 14:23

举报

董璐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热衰竭是在炎热的环境下运动及工作,身体大量出汗而没有足够水份和盐份补充时,出现的虚脱的情况。主要症状有皮肤苍白湿冷,体温正常或较低,眩晕,头痛,恶心,抽筋,晕厥,血压正常或降低,心搏过速,呼吸浅促,脉搏微弱。出现热衰竭[1]时应将移患者到阴凉地方,抹身降温(同中暑)让患者平卧,垫高双脚,如清醒没呕吐,每15分钟给患者喝淡盐水一杯,共喝两杯。但注意别给昏倒的患者灌饮任何东西,以免呛倒患者或液体入了肺。

2016-06-11 14: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中暑 (伤暑)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中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根据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①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曝晒的热射病,又称日射病。②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③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后者又称热昏厥。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