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先天喉喘鸣
补充说明:先天喉喘鸣
a******W 2016-01-28 16:5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先天喉喘鸣可采取饮食调整、声带休息、吸入蒸汽治疗、气管扩张训练、抗组胺药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调整
患儿可适当食用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小米粥来补充营养,但要避免食用可能引起反流的食物。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有助于黏膜修复,减少因胃内容物回流至咽喉部而加重喉喘鸣的症状。
2.声带休息
让患者尽量少说话或者完全禁声一段时间,给予充足的时间使声带得到充分休息。正常情况下,声带振动频率较高,发声时会消耗大量能量,导致局部充血水肿,不利于病情恢复;休息后能够降低声带振动频率,缓解不适症状。
3.吸入蒸汽治疗
将热水倒入大碗中,加入几滴薄荷精油,然后用毛巾盖住头部和碗,呼吸蒸汽数分钟。热蒸汽有助于放松呼吸道肌肉,减少肿胀,从而减轻喉喘鸣。使用纯天然材料制成的产品更安全有效。
4.气管扩张训练
采用逐步增强强度的方法,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一系列呼吸练习,包括深呼吸、缓慢呼气等。这些训练旨在改善肺活量和通气功能,提高上呼吸道对气体流动的耐受性,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5.抗组胺药
遵医嘱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抑制组织胺释放,进而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不适。上述药物能阻断组织胺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从而发挥解痉平喘的作用。但是需注意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先天喉喘鸣通常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自愈,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评估其语言能力发展是否符合预期。如有必要,可在医生建议下进行睡眠监测、头颅侧位X线检查等相关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2024-03-19 20:2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先天喉喘鸣预防护理
尚未相关信息。
折叠编辑本段病理病因
由于妊娠期营养不良,胎儿缺钙,致使喉软骨软弱,吸气时负压增大,使会厌软骨两侧边缘向内卷曲接触,或会厌软骨过大而柔软,两侧杓会厌襞互相接近,喉腔变窄成活瓣状震颤而发生喉鸣。吸气性杓状软骨脱垂为另一原因。这种患儿之喉鸣并非因喉软骨软弱所致,而是当吸气时杓状软骨向前向下转动,其上的松弛组织向声门前部突起,阻塞声门而发生喉鸣。
2016-01-28 16:56
举报先天喉喘鸣用药治疗
一般可待其自愈。对有严重的呼吸道阻塞,或未能自愈的患儿可采取手术治疗。早期的标准治疗方法为气管切开术,但并发症多。近年来更多采用内镜下声门上成形术,主要为用显微喉钳或喉剪切除覆盖于杓状软骨上多余的黏膜,必要时连同楔状软骨和杓状会厌襞上臃肿的黏膜一并切除,但必须保留杓间区黏膜以免瘢痕粘连。Solomons(1987)将会厌适当修剪并行会厌前固定术。如杓间区有粘连,可用CO2激光将其分离。Holinger等(1989)单采用CO2激光行声门上成形术,激光能量6~9W,光斑直径约0.5mm,具有出血少、准确性高的优点。
折叠编辑本段饮食保健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戒除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016-01-28 16:56
举报先天喉喘鸣症状体征
婴儿出生时呼吸尚正常,于出生后1~2个月逐渐发生喉鸣。多为持续性或呈间歇性加重。喉鸣仅发生在吸气期,可伴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亦有平时喉鸣不明显,稍受刺激后立即发生者。有的与体位有关,仰卧时加重,俯卧或侧卧时轻。多数患儿的全身情况尚好,哭声无嘶哑。喘鸣发生时多为持续性。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可见会厌软骨两侧边缘向内卷曲接触.或会厌软骨过度柔软,两侧杓状会厌襞互相接近,喉腔窄小。根据检查临床将喉软化症分为三型。Ⅰ型:杓状软骨黏膜脱垂(图1A)。Ⅱ型:杓状会厌襞缩短(图1B)。Ⅲ型:会厌后移(图1C)。部分患儿为Ⅰ和Ⅱ型的混合型。
折叠
2016-01-28 16:56
举报先天性喉软化症(congenital laryngomalacia)是婴儿先天性喉喘鸣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因胎儿发育期缺钙所致。Olney(1999)统计58例患儿的发病年龄,平均为出生后2.2周。
2016-01-28 16:56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复方金银花颗粒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风热感冒,喉痹,乳蛾,目痛,牙痛及痈肿疮疖等症。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钙的补充,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食欲缺乏,厌食症,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痤疮等。
桉柠蒎肠溶胶囊
本品为黏液溶解性祛痰药。 适用于急、慢性鼻窦炎。 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肺部真菌感染、肺结核和矽肺等呼吸道疾病。亦可用于支气管造影术后,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硅凝胶
该产品用于处理旧的或新的,由烧伤、一般外科手术和外伤导致的疤痕造成的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