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全身性红斑狼疮宜用
补充说明:全身性红斑狼疮宜用
a******W 2015-12-05 21:3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抗疟药等药物进行治疗。若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应立即就医。
1.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减少炎症和疼痛,如布洛芬、萘普生钠等口服或外用。NSAIDs可用于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关节肌肉肿胀、发热等症状;使用时需考虑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平衡和抑制免疫应答发挥作用,例如、甲泼尼龙等口服或静脉注射。Steroids能迅速控制SLE急性发作期的器官损害;长期使用需警惕潜在的代谢并发症。
3.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通过影响自身抗体产生和T细胞功能而发挥作用。Immmodulators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禁忌症的患者;监测血液学参数以防骨髓抑。
4.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蛋白质药物,如利妥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需要由专业医生指导使用。Biologics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发挥效应,在某些难治性病例中可作为二线选择;价格相对较高且可能存在感染风险。
5.抗疟药
抗疟药主要包括羟氯喹、氯喹等,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自身抗体水平。Malarial agents对于皮肤黏膜病变具有较好疗效;使用时应注意其潜在的视网膜毒性。
除上述推荐的治疗方法外,建议定期评估病情活动性并调整用药方案。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强烈日晒,穿着宽松透气衣物,以减少紫外线暴露和皮肤刺激。
2024-02-11 19:5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抗疟药等药物进行治疗。若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应立即就医。
1.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减少炎症和疼痛,如布洛芬、萘普生钠等口服或外用。NSAIDs可用于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关节肌肉肿胀、发热等症状;使用时需考虑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平衡和抑制免疫应答发挥作用,例如、甲泼尼龙等口服或静脉注射。Steroids能迅速控制SLE急性发作期的器官损害;长期使用需警惕潜在的代谢并发症。
3.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通过影响自身抗体产生和T细胞功能而发挥作用。Immmodulators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禁忌症的患者;监测血液学参数以防骨髓抑。
4.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蛋白质药物,如利妥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需要由专业医生指导使用。Biologics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发挥效应,在某些难治性病例中可作为二线选择;价格相对较高且可能存在感染风险。
5.抗疟药
抗疟药主要包括羟氯喹、氯喹等,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自身抗体水平。Malarial agents对于皮肤黏膜病变具有较好疗效;使用时应注意其潜在的视网膜毒性。
除上述推荐的治疗方法外,建议定期评估病情活动性并调整用药方案。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强烈日晒,穿着宽松透气衣物,以减少紫外线暴露和皮肤刺激。
2015-12-05 21:29
举报向医生提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临床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表现,如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等。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出现,患病率为4/10万~25/10万,亚洲及黑人患病率较高,我国的患病率为70/10万~75/10万。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约为10∶1,育龄妇女为发病高峰,老人及儿童也可患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阴阳毒、阳毒发斑、蝴蝶斑、日晒疮、鬼脸疮、面游风等病证范畴。
硫酸羟氯喹片
本品用于对潜在严重副作用小的药物应答不满意的以下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有阳光引发或加剧的皮肤病变。
醋酸泼尼松片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用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肌炎,血管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以及适用于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症等。
胸腺肽肠溶胶囊
用于:1.用于18岁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18岁以后胸腺开始萎缩,细胞免疫功能减退;2.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3.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5.肿瘤的辅助治疗。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