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 儿童保留灌肠给药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儿童保留灌肠给药时,可以使用开塞露、山梨醇、甘露醇、乳果糖或硫酸镁等药物。由于涉及肠道操作及可能的风险,应谨慎进行,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1.开塞露
开塞露适用于儿童便秘时使用。其能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反射。使用前需摇匀,挤出少量涂抹肛门以减轻刺激,然后将导管轻轻插入肛门,挤压瓶体使药液滴入直肠内。
2.山梨醇
山梨醇可用于小儿便秘的辅助治疗。其具有高浓度时可作为渗透性泻剂的作用机制。本品易吸潮,应密封保存于干燥阴凉处。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甘露醇
甘露醇用于小儿肠道准备及术前清洁。其通过增加结肠内容物水分含量来软化大便并促进排泄。使用时需监测患儿肾功能情况,防止过量使用导致电解质紊乱和水肿发生。
4.乳果糖
乳果糖适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肝性脑病等症。其能够调节结肠微生态平衡,改善便秘情况。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另外,由于此药物含蔗糖,因此糖尿病患儿不宜服用。
5.硫酸镁
硫酸镁可用于小儿惊厥发作时的紧急处理。其有中枢抑制作用,能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静脉注射时需稀释后缓慢推注,注意观察尿量变化以防脱水或其他电解质失衡。
以上药物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在儿童保留灌肠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深度,以减少不适感。同时,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咨询医生。

2024-02-08 13:33

举报

医生回答(4)

闵元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儿童保留灌肠给药发热可见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要明确感染病因再选择消炎药治疗,可以做一下血常规检查,根据检查选择消炎药治疗,体温高可以服用美林等退热药治疗,多喝水。灌肠可以根据病情使用水合氯醛等药物治疗,也可以使用退热栓治疗。你这情况一般考虑是胃肠炎引起的,可以服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和黄连素片和颠茄片对症治疗。腹泻或者呕吐严重需要静脉输液。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中药保留灌肠法已在临床使用多年,是一个比较好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临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为显著。

2015-11-25 17:58

举报

丁国良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儿童保留灌肠给药如果是下腹部疾病或是发热等,灌肠效果是比较好的。药物直接作用,吸收效果好,但是使用的药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引起菌群紊乱。病人取左侧卧位,身体自然曲屈,暴露臀部,施术者站在病人的背侧,选择好适宜的无菌的灌肠器,带无菌手套,将灌肠器上端的漏瓶调整到一定的高度,将灌肠所用的液体注入其中,将灌肠器管内的气体排出后用血管钳夹住上端,然后再将灌肠器下端肛管涂石蜡油,并将其沿肛门缓缓插入约10厘米时,松开上端的血管钳,液体则缓缓灌入肠内。灌入液体的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及目的而定。如用于结肠镜检查,则采取清洁灌肠,灌入的量以保证肠内食物残渣能排净为度,灌肠需要各方面都要卫生消毒,请到大型正规医院进行。

2015-11-25 17:58

举报

吴丽晴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儿童保留灌肠给药灌肠法,这个分一般的清洁灌肠,和药物保留灌肠,好处,是可以直接清洗,和直肠给药,不会被肝脏处理药物,药效较好,不好的地方,主要是容易损伤肠道。根据灌肠的目的不同而分为清洁灌汤和保留灌肠。清洁灌肠即通过灌肠导泻,以清除肠道内食物残渣,或有毒物质。保留灌肠多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使灌入的液体在体内留存一定的时间,以使药物在肠内得以充分吸收而发挥作用。在灌肠之前应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争取病人的配合,让其尽量放松,消除紧张情绪。一般的正规医院都可以灌肠。

2015-11-25 17:58

举报

闵真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儿童保留灌肠给药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的症状后,家长应及时为其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可以选择物理降温,即用温水依次擦洗患儿的腋下、颈部、胸部等处,在头部放置冰袋,可以有效帮助孩子降低体温。:如果病情较重或发高烧而需要用药,应遵照医嘱,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灌肠一般是可请临床医生具体配制直肠滴入的药物的建议,一般灌肠使用冷盐水退热、不用安痛定

2015-11-25 17:5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发烧 (小儿高热,小儿发热)

小儿发烧是指当小儿发热,温度在39.1~41℃左右。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

推荐医生更多

龚树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王正文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关菁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花生医院

孟广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陈周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华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