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人走路步长
补充说明:人走路步长
a******W 2015-10-26 22:4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人走路步长异常可以通过物理疗法、职业疗法或矫形外科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1.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通常包括肌肉强化练习、平衡训练和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旨在提高下肢力量和协调性。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下肢功能,进而影响步态和步长。针对性地锻炼核心肌群和下肢肌肉可增强支撑力,而平衡训练则能减少摔倒风险。
2.职业疗法
职业疗法通过定制个性化计划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家居安全评估、转移技巧训练以及环境改造建议。此措施针对因年龄增长导致行动不便所致的问题。通过优化家居布局及使用辅助器具如扶手栏杆等可减轻行走时的不安全感;同时提供正确的转移技巧培训也有助于改善步态稳定性。
3.矫形外科手术
矫形外科手术涉及对骨骼结构进行调整或植入器械以纠正异常姿势或功能障碍。具体方法取决于个体差异,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骨切开术、内固定术等。对于由先天畸形引起的步态异常,矫形外科手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恢复正常的骨骼排列和力学分布,能够显著改善步态特征并延长足部接触地面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过度肥胖,以免增加下肢负担,不利于正常步态的维持。
2024-03-22 03:35
举报医生回答(1)
首先宝宝要学会走路,宝宝的肌肉要达到一定的力量才能支撑起宝宝的身体,这样才能掌握身体的平衡。还有每个宝宝的性格不一样,有的宝宝性格温和,比较谨慎,不愿意走路,或者害怕摔跤,不肯松开父母的手,我家宝宝就是这样的,有时候明明可以自己走两步的,她就是不敢,所以这样性格的宝宝能走相对较晚;有的宝宝生性活泼好动,8、9个月的时候就不肯待在父母的怀中了,喜欢父母扶着腋下迈步,这样性格的宝宝往往1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单独走路了。 走路晚的孩子在爬行→扶站→独站→行走的过程中缓慢而谨慎,按自己的节奏发展,等他终于可以走时,便能够走得很好。有的宝宝常常被父母抱着,没有什么机会在地上练习运动,所以走路会比较晚些,所以父母在宝宝8、9个月的时候应该经常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在地上练习吧!当他们可以扶着站的时候也经常让宝宝自己在地上扶着东西慢慢练习,别整天把宝宝放在床上或者抱着。体型似乎也是影响宝宝走路早晚的因素之一,瘦一点的宝宝似乎走路要早一些。
2015-10-26 22:47
举报向医生提问
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或外面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的手术,称为内固定术。这种手术多用于骨折切开复位术及切骨术,以保持折端的复位。 内固定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复位,比单纯外固定直接而有效,特别在防止骨折端的剪式或旋转性活动方面更为有效。另外,有些内固定物有坚强的支撑作用,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可以减少外固定的范围和时间,坚强的内固定有利于伤肢的功能锻炼和早期起床,减少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膀胱结石等)。 但对内固定的缺点,也应有足够认识。不论何种金属内固定物,对人体总是异物,临床上常见到在内固定物的下面及周围发生骨质疏松或吸收内固定松动。一旦发生感染,金属异物将会严重地阻碍伤口和骨折愈合。同时,安置内固定,需广泛剥离软组织和骨膜,必然影响血运,延迟骨折的愈合。 由于无菌技术的发展,手术技术不断熟练,内固定物的金属质量逐渐改善,恰当地选用内固定术,对某些骨折的治疗确可提高疗效。但必须指出:片面追求骨折的解剖复位,滥用内固定是极其错误的,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同时,还应认识内固定不过是保持复位的暂时性措施,虽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不能代替骨折的愈合,术后必须采取不同的保护性措施,直至骨折愈合为止。否则,将会发生内固定疲劳、弯曲或折断。 根据骨折端间保持一定压力的坚强内固定可形成骨折一期愈合(即骨折端间不经过骨痂而由新生骨直接连接骨端)的概念,设计的各种加压内固定物(如加压钢板、加压螺钉等)除可促进骨折愈合,尚可不用或少用外固定,以便早期活动甚至负重。加压内固定也有一般内固定固有的缺点,同时,坚强内固定尚可引起骨折部骨萎缩,甚至拆除内固定后发生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