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科> 肾虚> 人体五脏六府

医生回答(5)

董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五脏六腑疾病的常见症状有胸闷、腹胀、尿频等。
五脏六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参与血液循环、消化吸收、呼吸排泄等生理过程。当这些器官发生病变时,会导致气血不畅、阴阳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例如,心脏疾病可能导致胸闷、气促,而肝脏疾病则会引起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某些五脏六腑的疾病可能没有明显或特定的症状,或者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易混淆诊断。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全面症状、体征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定期体检以监测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护五脏六腑的健康。

2024-03-24 21:32

举报

郑力行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人体五脏六府肝与胆:
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脾与胃:
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此外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4.肺与大肠:
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肺气不足,则可出现呼吸减弱,身倦无力,气短自汗等全身虚弱症状。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槽帕。
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肃降则大便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反过来也影响肺气的肃降。
5.肾与膀胱:
肾主要功能藏精,一是指禀于父母之精,称为先天之精,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本;一是指来源于脾胃的水谷之精,称为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藏命门之火,命门之火不足,常导致全身阳气虚弱,发生各种疾病。肾主水、主骨、生髓,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镊,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及,则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2015-10-22 13:05

举报

易茶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人体五脏六府我们到医院看中医时,经常听医生说到“肾虚”、“脾虚”等,有的人就担心是不是肾出了毛病,是不是脾有了问题,不少人甚至买了药去补、去治疗。其实中医所说的肾、脾等五脏六腑和我们所想的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主要是一种功能定位,比如肾并不是独立的肾脏,而是泛指泌尿系统,包括膀胱等,脾也不是指独立的脾脏,而是泛指消化系统,包括胃等。
那么中医所说的五脏六腑到底是什么呢?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1.心与小肠: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而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思维意识活动有关,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的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心主汗,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糟帕。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
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

2015-10-22 13:05

举报

柴月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人体五脏六府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脏与腑是一个整体,可以相互影响。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及心包与三焦相为表里。而在实际诊治过程中这也是重要的依据!下面我们将部分加以说明:
1. 心与小肠:
心气可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但如果心火过盛,也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过来,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比如吃辛辣或温补的食物过多,像辣椒、桂圆等,会造成小肠实热,同时也会引发心火上亢,造成心烦失眠等。
2. 肝与胆: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 脾与胃: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
4. 肾与膀胱:
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摄,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及,就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所以很多出现小便问题的病人是需要补肾的。
5.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肺气闭塞,都会影响大肠的传导,排泄功能,引起腹胀、便秘等症状;因此,便秘的患者,还要辩证是否因为肺气不宣的原因,需要开宣肺气来通便。

2015-10-22 13:05

举报

赵丽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人体五脏六府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是: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其中除三焦外,解剖位置和西医内脏的解剖位置是一致的。而三焦又称孤腑,囊括五脏六腑之大腑。其中脾脏有点争议,有的学者认为中医的脾脏是指胰腺,这一点不敢苟同。

2015-10-22 13:0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