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脑病> 肌肉震颤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通常情况下,肌肉震颤可能是生理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帕金森病、癫痫、脑梗死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

1、生理因素

当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或者情绪过度激动时,可能会引起肌肉震颤的情况。建议患者平时要调整好情绪,避免过度紧张,保持心情舒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可导致机体代谢活动加快,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患者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综合征,如易激动、易饥饿、消瘦、乏力、肌肉震颤等。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金刚烷胺片、左旋多巴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癫痫

癫痫是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而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可能与遗传、脑部肿瘤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因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坏死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糖尿病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头晕、肌肉震颤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同时,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打羽毛球、慢跑等,能辅助增强机体免疫力。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2015-08-19 19:49

举报

医生回答(1)

贾宝云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对强化的生理性震颤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甲状腺毒症与酒精戒断伴发的生理性震颤的强化,在基本病因得到治疗后会缓解.对慢性焦虑状态伴发的震颤,可谨慎使用口服的苯二氮类药物,每日3~4次(例如2~10mg,劳拉西泮1~2.5mg,或奥沙西泮10~30mg).但要避免对这类药物产生依赖性.心得安20~80mg口服,每日4次,往往能有效地控制良性原发性震颤,以及由于药物与急性焦虑状态(如新演员首次登台前的"怯场")所引起的强化的生理性震颤.扑痫酮50~250mg口服每日3次,可能在心得安疗效不佳或不能为病人耐受的情况下试用.对某些生理性震颤的病例,少量酒精很有效.对门-体性脑病的治疗参见第38节.对小脑性震颤无有效治疗药物;理疗和体疗措施(例如,使患肢承受重量,或教病人学会在肢体活动时注意支撑肢体的近端)有时有用.

2015-08-19 19: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生理性震颤

生理性震颤:多见于肢体的远端,呈姿势性震。震幅较小,肉眼难以觉察。若以纸片放在向前平伸的指背上,则颤抖较为容易发现。震颤的频率随年龄变化,一般在9岁以下约为6次/秒;16岁时约为10次/秒;40岁以后震颤的频率又开始减慢,至70岁左右又恢复到6秒/秒。除手部外,震颤尚可见于眼睑、舌肌、躯干与下肢等部位。 生理性震颤是良性震颤的一类。良性震颤也叫单纯性震颤,是批没有脑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的震颤。临床上常见的良性震颤主要有生理性震颤和功能性震颤两大类。原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又称为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

  • 症状起因:1/3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确认2个致病基因位点,定位于3q13(FET1)和2p22-25(ETM或ET2)。 良性震颤是遗传性震颤,约60%患者有家族史,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在65~70岁前出现外显。Gulcher等发现本病致病基因位于3q13,称为FET1,Higgins等将致病基因定位于2p22~25,称为ETM或ET2,发现ETM可能是三联体重复序列,此基因定位在另两个家族性特发性震颤家系得到证实。也有报道本病患者的性染色体有异常,少数男患者出现XXY和XYY。家族性ET临床表现多样性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预示可能会发现新的基因位点。

  • 可能疾病: 帕金森 特发性震颤 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

  • 就诊科室:内分泌、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张彩东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余明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远大中医脑康医院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