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阿司匹林的作用
补充说明:阿司匹林的作用
a******W 2015-08-06 13:2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阿司匹林可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等。本品属于处方药,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1.解热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内源性致热因子的产生,进而起到解热的效果。适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症状。通常建议成人每次服用300-600毫克,每日不超过4次。
2.镇痛
阿司匹林能够阻断神经传导,降低疼痛信号的传递速度和强度,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对于轻度至中度的头痛、牙痛等急性发作性疼痛有效。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本品进行缓解。
3.抗炎
阿司匹林具有非甾体抗炎药的特性,能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E2和PGE2,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需注意长期用药时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4.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可以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阻碍花生四烯酸向血栓烷A2的转化,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常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剂量及用法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为一日一次口服。
5.抑制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阻止血栓的形成,达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目的。主要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卒中发生。需要按时服药以维持稳定的血液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同时,由于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胃部刺激。
2024-03-10 17:0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阿司匹林的作用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也可提高植物的出芽率[1] ,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蒸汽压:0.000124mmHg at 25°C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氢氧化碱溶液或碳酸溶液,同时分解。
安全说明: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并使用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危险品标志: Xn:有害物质
危险类别码: R22:吞咽有害;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危险品运输编号: UN1851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乙酰化的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在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他是在他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2]
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根据文献记载,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霍夫曼,但这项发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阿图尔·艾兴格林的辛酸故事发生在1934年至1949年间。
1934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称是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
当时的德国正处在纳粹统治的黑暗时期,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狂妄的纳粹统治者更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有犹太人这个事实,于是便将错就错把发明家的桂冠戴到了费利克斯·霍夫曼一个人的头上,为他们的“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贴金。纳粹统治者为了堵住阿图尔·艾兴格林的嘴,还把他关进了集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约在1949年前后,阿图尔·艾兴格林又提出这个问题,但不久他就去世了。从此这事便石沉大海。英国医学家、史学家瓦尔特·斯尼德几经周折获得德国拜耳公司的特许,查阅了拜耳公司实验室的全部档案,终于以确凿的事实恢复了这项发明的历史真面目。他指出:在阿司匹林的发明中,阿图尔·艾兴格林功不可没。
到2015年为止, 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2015-08-06 13:27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 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普外科、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