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癜> 过敏性紫癜> 乙脑疫苗

精选回答(1)

张建波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激光美容。

提问

乙脑疫苗接种、乙脑疫苗接种后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预防措施,如乙脑疫苗接种、蚊虫防护使用驱蚊剂、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定期体检等,都有助于预防乙型脑炎的发生。
1.乙脑疫苗接种
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以抵抗病毒感染。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在指定年龄阶段为儿童提供免费接种服务。
2.蚊虫防护使用驱蚊剂
蚊子叮咬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使用驱蚊剂可以减少蚊子叮咬的风险。在户外活动时,选择有效的驱蚊剂并正确使用,如涂抹于皮肤暴露部位或佩戴含有驱蚊成分的产品。
3.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
长袖长裤能够有效遮盖身体,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在蚊虫活跃的时间和地点,建议人们外出时穿着长袖长裤,尤其是在黄昏和清晨等蚊子最为活跃的时段。
4.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环境中的积水有利于蚊子繁殖,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有助于减少蚊子滋生的空间。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家中有积水,及时清理花盆、水桶等可能积水的地方。
5.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定期体检
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易感人群,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对于存在免疫缺陷或其他慢性病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身体健康状况。
如果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4-01-22 15:15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敏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乙脑疫苗:灭活疫苗:首次接种时不良反应较少,但多次加强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减毒活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包括局部反应和轻度的全身症状。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接种乙脑疫苗发生的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对症治疗即可。使用的灭活或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但较之鼠脑提纯疫苗的发生率要低很多,应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治疗,一般都有较好的效果。
处理原则是立即停用可疑疫苗及其结构类似的疫苗;输液促进排泄,应用抗过敏药或类固醇;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支持疗法(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和注意护理;抗组胺类药物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等H1受体拮抗剂,也可用甲氰咪哌、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选用1~2种即可;对有过敏性休克可能者及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和过敏性紫癜者,应尽早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一般应用氢化考的松300~500mg/d或10~30mg静滴,待体温正常、皮疹渐退减量或口服强的松;症状严重、皮疹广泛者,可选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中等量短期服用或遵医嘱早期应用大剂量均有很好疗效;有过敏性休克症状成人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l,儿童按每次0.01 ml/kg。如体重不详,2岁以下用0.0625ml(1/16),2~5岁0.125 m1(1/8),6~11岁0.25ml(1/4),11岁以上0.33 ml。此外可用维生素类药物,如VitC、VitK、路丁和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能增加血管致密度,有助症状消退。

2015-07-30 19:5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暑温,暑瘟,日本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属于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是乙脑的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乙脑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推荐医生更多

刘训荃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储文玲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陈永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邢广梅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明军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勇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