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尿糖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尿糖怎么回事
a******W 2015-07-19 13:2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尿糖升高可能是高血糖、肾性糖尿、糖尿病、药物副作用或乳糖不耐受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高血糖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范围时,会导致肾脏过滤血液时更多的葡萄糖进入尿液中。这可能导致尿糖水平升高。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量是管理高血糖的关键。
2.肾性糖尿
肾性糖尿是由肾脏本身的问题导致的暂时性的葡萄糖排泄增加,此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尿糖阳性。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浓度并调整饮食结构以维持血糖稳定。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受损或者功能障碍,无法有效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导致血糖持续偏高,进而出现尿糖的情况。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促进肝脏葡萄糖的利用。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利福平、水杨酸钠等可干扰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导致短暂的尿糖阳性。停用这些药物后通常尿糖水平会恢复正常。
5.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指机体缺乏分解乳糖的酶,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会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同时也会伴随有短暂的轻度升高的血糖值和微量的乳糖出现在尿液中。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建议减少乳制品摄入或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产品。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的症状,必要时进行血糖检测以及肾功能评估。
2024-03-20 08:5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尿糖是指尿中的糖类,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尿糖与血糖关系密切:(1)血糖迅速升高的时候,往往尿糖阴性。也就是检测不出尿糖。这是因为人体升高血糖的应激,使人体处于节约血糖的状态。(2)血糖保持在很高的状态,不再继续升高,尿糖可能呈现严重阳性。这是因为人体回收血糖的冲动缓解。(3)血糖升高开始逐渐缓解,尿糖呈阳性,这个时候是人体在释放血糖。糖尿病这个病名就是因为尿糖的发现,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病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把糖尿病简单理解成尿里含糖。实际上,健康的人尿里也偶见尿糖。而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则是血糖。
2015-07-19 13:36
举报如果只是血糖比较高的话,那只要控制饮食调理一下就好了,平时多吃蔬菜,少吃含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且要补充完整的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和铬,辅助调理血糖的。另外如果有点肥胖的话,可以适当减肥。如果有糖尿病的倾向或者有家族遗传史,这个就更要在饮食上面多注意了,避免转化成真的糖尿病。需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定时的检测血糖,注意休息,避免高糖食物,如各种糖果,甜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油腻和含脂肪高的食物.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含纤维高的蔬菜.定时定量进餐,可以少量多餐.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鼓励多饮水.
2015-07-19 13:36
举报尿糖是指尿中的糖类,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糖甚少,一般方法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糖应该阴性,或者说尿中应该没有糖。正常从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内,在肾小管内的葡萄糖绝大多数又被重吸收人血,尿里仅有微量的葡萄糖,每日只排出葡萄糖32~93毫克,用普通方法检查不出来,可以说是无糖的。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限制的,当血90超过一定数值时,肾小球滤液里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剩余部分则随尿排出而形成尿糖,一般每日排糖超过150毫克。血糖越高尿糖也越多,能够出现糖尿的最低血糖水平即为肾糖团。
2015-07-19 13:36
举报看是不是糖尿病一般是由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缭乱等问题导致胰岛功能减退引起的问题的,临床表现一般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如果出现并发症可能会出现浮肿或者是高血压等问题,检查可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等方法检测,目前是没有药物根治的,需要长期的治疗,一般口服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AGI等,控制晚期糖尿病血糖一般采用胰岛素,还要控制饮食,坚持锻炼,长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情况。最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炎所导致.如果糖从尿中流失,也会导致产生口渴感.由于肾脏糖重吸收功能受损,使部分糖从尿中漏失,引起尿糖试验阳性,但血糖正常,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2015-07-19 13:36
举报向医生提问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血糖显著升高可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久病还可引起血管与神经病变,从而造成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脏器组织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寿命减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