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口腔科> 干燥综合征> 我舌头就脱皮呢!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舌头脱皮可以考虑饮食调理、口腔护理、维生素补充、抗真菌药膏、中药外敷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饮食调理
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比例。因为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持口腔黏膜健康,缓解舌部不适感。
2.口腔护理
强调每日两次刷牙及使用牙线的重要性,同时推荐采用含氟牙膏以增强牙齿坚固度。良好的口腔卫生可预防细菌感染导致的舌炎发生,从而减轻脱皮现象。
3.维生素补充
通过口服维生素B群片或复合维生素胶囊来提高体内营养素水平。B族维生素对皮肤细胞更新有促进作用,能辅助改善因缺乏所致的舌表层脱落问题。
4.抗真菌药膏
选择非处方类抗真菌软膏如克霉唑乳膏、咪康唑氯倍他索乳膏等,在医师指导下每日按时涂抹于患处。这类药物能够针对真菌感染引起的舌部异常角化提供治疗效果;但需监测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影响。
5.中药外敷
选取适量具有收敛止痒功效的中药材如黄连、黄柏等研磨成粉后加入适量生理盐水调匀敷于舌面。传统中医认为此法可起到清热解毒、固表敛疮的作用,对于某些原因造成的反复性舌体脱屑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湿润口腔环境,促进黏膜修复。若上述措施无效且伴有持续疼痛或颜色改变,则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病因。

2024-03-03 19:58

举报

医生回答(4)

孟文石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舌头脱皮的形成,总因胃气匮乏,不得上薰于舌,或胃阴枯涸,不能上潮于舌所致。由于导致胃气胃阴亏损的原因不同,损伤的程度也有轻有重,因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剥脱苔。
舌红苔剥多为阴虚;舌淡苔剥或类剥苔,多为气虚或气血两虚。镜面舌色红绛者,为胃阴枯竭,胃乏生气之兆,属阴虚重证;舌色黄白如镜,甚则毫无血色者,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病重难治。舌苔部分脱落,未剥脱处仍有腻苔者,多为正气亏虚,痰浊未化,病情较为复杂。 剥苔范围的大小,多与气阴或气血不足程度有关。剥脱部位,多与舌面脏腑分布相应,如舌苔前剥,多为肺阴不足;舌苔中剥,多为胃阴不足;舌苔根剥,多为肾阴枯竭。

2015-07-11 22:31

举报

闵海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舌头脱皮这叫地图舌又叫游走性舌炎,是一种慢性,浅表性,剥脱性舌炎其病因不明,多为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肠道寄生虫,精神因素等有关.儿童多发,因无自觉症状往往不易引起注意.此病一般不用治疗,也可以试用以下方法;1,尽可能查明病因予以消除(如全身性疾病,肠道寄生虫,精神因素等)2,药物治疗.3,物理治疗,(如口内紫外线灯照射,治疗有刺激性疼痛者).全身用药以维生素,微量元素制剂.也可以中西结合治疗.

2015-07-11 22:31

举报

查继红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舌头脱皮应该指的是舌苔剥脱发红,可能是丝状乳头炎、或地图舌,丝状乳头炎是炎症所致,地图舌病因不明,表现为白色边界不断变化,舌苔剥脱区形态也随之不断变化,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内分泌、精神因素等有关。需要尽量查找病因,如果是丝状乳头炎,可用抗菌含漱液漱口,地图舌如果没有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对身体影响不大,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有全身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情况要积极治疗,同时尽量放松心情,调节生活节律,避免情绪紧张等。

2015-07-11 22:31

举报

李岗锋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 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舌头脱皮 比较常见的是萎缩性舌炎,病因有很多,主要是由贫血,烟酸缺乏,干燥综合征或念珠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在老年患者中,念珠菌感染引起的萎缩性舌炎最常见。关键是及时就医,找到病因,对症治疗即可。平时可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B和C有利于恢复,祝您健康。

2015-07-11 22: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脱皮

脱皮一般都有季节性,多在春末及夏季炎热潮湿季节发生,常连续多年复发。除有轻微瘙痒感外,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导致这种脱皮的真正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可以自愈,不需特殊治疗,但如果脱皮比较严重,应请医生治疗。

  • 症状起因:手脚脱皮的几种原因 1.角化鳞屑型足癣 表现为片状红斑,伴角质变厚、粗糙、脱屑,表面覆盖有鳞屑,边缘尚清,多发生在足趾间、足底、足跟和足侧缘,常为双侧,也可单侧发病,有痒感,真菌镜检和培养为阳性。抗真菌药物外用或口服治疗有效。 2.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皮损初为针头大小白色水泡,可逐渐扩大,中央破裂形成薄纸样皮屑,也可融合成大片表皮剥脱,缺乏炎症特征,常于手脚特别是掌处对称发生,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在数周后自愈,易在暧热季节复发,往往合并有汗泡及局部多汗症,病人多为成年人。治疗可外用10%尿素霜,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等。 3.慢性湿疹 有些人手掌足底反复发生急性、亚急性湿疹后转变成慢性,皮损表现为患处皮肤肥厚、粗糙,其表面有少量菲薄的屑,多对称发生,剧痒。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其他疾病 如掌跖脓疱病、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除有全身性或散发性皮损外,手或足也可同时有脱皮。

  • 可能疾病: 手足癣 湿疹 皮炎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皮肤病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