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黑热病
补充说明:黑热病
a******W 2015-05-31 15:1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消瘦、贫血等症状。
黑热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繁殖,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受损。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脾脏肿大、贫血等严重后果。黑热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长期不规则发热、夜间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皮肤苍白、淋巴结肿大以及脾脏肿大等。
诊断黑热病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涂片镜检、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其中,骨髓穿刺涂片镜检是确认是否存在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的重要手段。黑热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利什曼原虫药物,如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氯喹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遵循医嘱完成整个疗程的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
2024-03-08 14:1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由于白蛉叮咬而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注射低毒高效的葡萄糖酸锑纳0.1g×40支,计量:20mg/kg静脉或肌肉注射,20天一疗程.
2015-05-31 15:19
举报黑热病潜伏期一般为3-5个月,起病常缓慢.早期症状有发热,畏寒,出汗,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热型不规则,有时24小时内体温可有2次升高.
1.注射低毒高效的葡萄糖酸锑纳0.1g×40支,计量:20mg/kg静脉或肌肉注射,20天一疗程.疗效可达97.4%.
2.抗锑病人采用戊脘脒,二脒替,羟眯替.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而脾高度肿大且有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2015-05-31 15:19
举报你好,黑热病发热为主要症状,起病缓慢,症状轻而不典型,长期不规则发热,约1/2~1/3病例呈双峰热型,即一日内有二次体温升高(升降幅度超过1℃)其它热型可类似伤寒、结核、疟疾或波浪型(即布鲁氏杆菌病)。发热早期多持续3~5周后消退,数周后可再度升高,如此复发与间歇相交替,可持续一年以上。
2015-05-31 15:19
举报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消瘦、贫血等症状。
黑热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繁殖,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受损。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脾脏肿大、贫血等严重后果。黑热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长期不规则发热、夜间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皮肤苍白、淋巴结肿大以及脾脏肿大等。
诊断黑热病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涂片镜检、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其中,骨髓穿刺涂片镜检是确认是否存在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的重要手段。黑热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利什曼原虫药物,如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氯喹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遵循医嘱完成整个疗程的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
2015-05-31 15:19
举报向医生提问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系利什曼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由不同虫种引起的利什曼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可分为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CL)和黏膜皮肤利什曼病(mucocutaneous leishmaniasis,ML)三种。内脏利什曼病也称黑热病(kala-azar),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通过白蛉传播,临床表现以长期发热、肝脾肿大、末梢血白细胞数减少和血浆球蛋白增高为主。
清开灵颗粒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对温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烦燥不安,咽喉肿痛,舌红或绛,苔黄,脉数者适宜;多用于湿热型肝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症。
肾宝片
调和阴阳,温阳补肾,扶正固本。用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妇女白带清稀。
螺旋霉素片
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列各种感染:1.呼吸道感染:咽炎、支气管炎、肺炎、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蜂窝组织炎、耳炎、颊口部感染等。2.泌尿系统感染:衣原体感染、前列腺感染等。3.骨科:骨髓炎等。4.寄生虫感染:弓形体病、隐孢子虫病。5.其它:皮肤软组织感染。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