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儿科> 夏季热> 夏季热怎么办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夏季热可以采取物理降温、中药调理、补液治疗、针灸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避免脱水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物理降温
通过使用退热贴、湿毛巾敷于腋下、腹股沟处等方式帮助降低体温。这些部位的大血管通常比较丰富,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从而起到辅助降低体温的作用。
2.中药调理
可选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金银花露、连翘败毒片等口服;儿童则需遵医嘱服用。上述药物具有祛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缓解夏季炎热引起的不适有较好效果。
3.补液治疗
电解质补充剂如口服补盐液或静脉输注平衡盐溶液可用于维持体内水分及电解质平衡。高温条件下身体排汗增多导致水分丢失过多引起电解质紊乱,此时补液治疗有助于纠正脱水状态并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
4.针灸疗法
针对特定穴位如曲池穴、合谷穴等进行针刺操作,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完成。传统中医学认为夏天气温高会导致气血运行加快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来平抑内火。
此外,应密切监测孩子的病情进展,尤其是注意观察是否有脱水迹象,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024-02-04 05:41

举报

医生回答(1)

易茶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中医理论认为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暑热熏蒸,暑热乘虚侵袭肺胃,肺气失宣则汗闭,汗闭热不能泄,因而发热不退;暑气内蕴,耗伤胃内阴津,而致口渴喜饮;暑热伤气,气不能化水,故尿清长而频。汗与小便,同属津液所化,异物同源,汗闭尿更多,尿多阴津更伤,结果患儿便口渴喜饮。如此形成发热、无汗、多饮、多尿的主要症状。且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即使用解热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气候凉爽或雨后,体温才有所下降。到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治而愈。 虽然“夏季热”可不治而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因“夏季热”长期发热,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及时防治也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且容易产生并发症。 对小儿“夏季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而用中药防治本病效果较好。

2015-05-30 21:2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夏季热

夏季热又称暑热证,为婴幼儿特有的热性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发病与气候炎热密切相关,自盛夏起发热,可持续1~3个月。以6个月至3岁体弱小儿为多见。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