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胆汁淤积性黄疽> 胆汁淤积性黄疽的中医治疗

医生回答(2)

李英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胆汁淤积性黄疽的中医治疗可以考虑柴胡疏肝散、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大柴胡汤等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由当归、川芎、白芍、枳壳、香附等多种中药组成,通过煎煮后服用。此方剂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对于缓解因情志不畅引起的胸闷、胁肋胀痛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2.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主要由茵陈、栀子、大黄三味药物组成,一般水煎服。本品具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湿热黄疸,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皮肤瘙痒、脘腹胀满、口中黏腻、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3.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尾、生地黄、柴胡、甘草等药物组成,患者可遵医嘱口服上述药材制成的药液。该方剂具有清肝胆、利湿热之功效,适用于肝胆实火上攻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肋胀痛、尿赤涩痛、脚部发热等症状。
4.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枳实、芍药、大枣、炙甘草以及少量的大黄组成,需要加水煎煮后服用。此方可调和表里,和解少阳,兼治里实,从而改善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证,有助于缓解胆汁淤积性黄疽的症状。
在使用上述方剂时需注意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此外,针对胆汁淤积性黄疽,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类食物,有利于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辅助改善病情。

2023-12-30 12:23

举报

李琳玲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2015-05-02 21: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