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药物

精选回答(2)

武志娟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内科、儿科疾病,如反复咳嗽、小儿发热、鼻咽炎、哮喘、慢阻肺、支扩、小儿积食、反流性疾病、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消化不良等;疑难疾病如肺结节、间质性肺病、肺动脉高压、肺肿瘤、消化道肿瘤等。其他如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糖尿病以及亚健康体质的调理。

提问

急性应激障碍一般指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焦虑药、抗组胺药等。

1、抗精神病药物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患者遭受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出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可改善患者的情绪,缓解症状。

2、心境稳定剂

心境稳定剂能够使患者的心境得到缓解,使其情绪不再过度波动,常用的药物有碳酸锂、丙戊酸盐等。

3、抗抑郁剂

对于出现失眠、焦虑症状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4、抗焦虑药

对于出现焦虑症状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抗焦虑药,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5、抗组胺药

对于出现过敏症状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有助于减轻过敏反应。

需要注意,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加重病情。另外,对于出现明显抑郁、焦虑的患者,还需遵医嘱服用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还需要注意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治疗,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023-07-22 08:09

举报

张元飞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三甲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尿流动力学等方面有自己一定的见解。

提问

你好,目前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包括认知行为方式、心理疏导、严重应激诱因疏导、想象回忆等,后者多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抗惊厥药等。患者治病期间应当处于安静舒适环境,减少外部刺激,多参加娱乐活动,以在松弛环境下分散注意力,忘记身心痛苦。谢谢

2019-01-29 20:03

举报

医生回答(2)

闵荣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可能需要使用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氯硝西泮或等药物。由于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种紧急情况,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确保安全用药。
1.舍曲林
舍曲林适用于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该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延长其在突触间隙内的滞留时间。起始剂量为每日50mg,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不宜超过每日300mg。
2.帕罗西汀
帕罗西汀可用于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抑郁发作。本品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重吸收而增强这些神经递质的作用,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通常口服给药,初始剂量为20mg/日,每周可递增10~20mg直至有效剂量75mg/日。
3.氟西汀
氟西汀适用于急性应激障碍伴随明显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抑郁表现时。此药具有较强的抑制神经细胞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5-羟色胺浓度,改善情感状态。建议从较低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最佳效果,常见剂量范围为20~80 mg/d。
4.氯硝西泮
氯硝西泮可以用于急性应激障碍引发的焦虑、紧张不安等情况。本品是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够加强大脑中神经递质GABA的功能,起到镇静催眠的效果。睡前服用效果较好,长期使用需监测潜在依赖风险。
5.
适用于急性应激障碍引起的失眠、焦虑等问题。本品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遵循医嘱进行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用。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急性应激障碍。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任何异常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2024-01-19 13:05

举报

黎永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无法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建议您亲自去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为宜。精神病的危害很大 ,除了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家庭,在给家人带来痛苦的同时还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因此患 有精神病要及时治疗

2015-05-02 21:3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应激功能减退 (应激障碍)

应激反应本来是机体正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其作用在于使机体能对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时的回答,只要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当,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对保护机体有益。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过度激烈(与本人承受能力比较而言),或者长期,反复地出现,以致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将会造成病理性损害,出现诸如失眠、持续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无名低热等症状。应激功能的减退从而形成应激反应综合症。

  • 症状起因:1.应激源:常见的应激源有以下几项:A、严重的生活事件,如惨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的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袭击;被强奸或重大的财产损失。B、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和火灾等的对生命安全的威胁。C、战争场面,如敌对双方短兵相接的白刃战。 2.个体易感性:上述应激源的存在无疑是发病的关键所在,但事实上,遭受应激的大多数人并不出现精神障碍。这表明个体的易感性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易感性包括:病前个性、躯体状况、年龄等。

  • 可能疾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张晨露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