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双下肢无力行走
补充说明:双下肢无力行走
a******W 2015-02-26 19:4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双下肢无力行走可以考虑营养支持治疗、物理疗法、针灸治疗、肌肉强化训练、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排除神经或肌肉相关疾病。
1.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通过提供均衡饮食或特殊配方食品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增强机体功能。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恢复受损神经和肌力,对双下肢无力有积极影响。
2.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平衡练习和渐进性力量锻炼,旨在提高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些干预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僵硬,并可作为独立或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使用。
3.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涉及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通常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师执行。此方法被认为能够调节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并增强身体自愈能力;对于某些类型的神经系统障碍可能有益。
4.肌肉强化训练
肌肉强化训练涉及到一系列针对下肢肌群的力量训练计划,在指导下完成。目标是增加腿部肌肉质量和力量以支撑身体重量及日常活动需求;针对性地提升下肢力量是关键策略之一。
5.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涉及口服维生素B族、辅酶Q10等非处方药品,按医嘱服用。这类药物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修复受损组织的作用,适合因缺乏某些微量元引起的下肢麻木、无力。
建议定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应考虑职业康复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2024-03-22 15:5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你的年龄估计是继发性慢巴缩合症,也称多发性神经根炎,属脱髓鞘性神经元损害。慢性格林巴利早期发病后症状不明显或急性期没有治愈所致的慢性蚕食性神经损害的病理改变,它主要是损伤人体的植物神经和神经根,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受到病毒感或炎症侵袭,受累神经首当其冲使病情逐步加重.现在医学治疗只是以增强免疫,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其治疗缺乏神经营养及植物神经的血供以及受累后麻痹休克的神经功能的兴奋故治疗恢复不佳.
2015-02-26 19:40
举报向医生提问
下肢无力多是有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表现为下肢无力、麻木、发紧、抬步沉重感等症状,逐渐还会出现跛行、颤抖、步态摇晃、容易跌倒等现象。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颈椎病大体可以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四种类型。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症状起因: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原理,主要有动力性因素、机械性因素、血管因素和先天发育因素等4个方面:(1)动力性因素。椎节失稳、松动,后纵韧带膨隆、皱褶,髓核后突和黄韧带肥厚前凸等突向椎管腔而致脊髓受压。这些情况可因体位的改变而消失。(2)机械性因素。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髓核突出或脱出后形成粘连、机化,可造成对脊髓的持续性压迫,或当颈椎活动时,脊髓在凸出部位来回磨擦,均可使脊髓受压或受刺激而产生症状。(3)血管因素。脊髓的血液供应是保持脊髓完成各种复杂活动的重要基础,一旦某些血管因遭受压迫或刺激而出现痉挛、狭窄,相应支配区缺血,产生瘫痪症状。(4)先天发育因素。颈椎椎管矢状径先天性发育狭窄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就诊科室:神经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维生素C片
1.用于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克山病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可用大剂量本品治疗。2.用于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络合,使铁排出加速)。3.用于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有效。4.用于治疗肝硬化、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肝脏的损害。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用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证者,症见: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等。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