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脊髓休克> 什么是脊髓休克期

医生回答(1)

于思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脊髓休克期是指脊髓受损后出现的暂时性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感觉减退或丧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通常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发生,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脊髓休克期是由于脊髓突然受到压迫或损伤导致的功能紊乱状态。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传递来自身体各处的感觉信息和控制运动功能,当其遭受急性压力时,会暂时失去对下肢肌肉的支配能力,引起瘫痪现象。脊髓休克期的症状可能包括尿潴留、膀胱和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皮肤苍白或潮红、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等。
脊髓休克期需要进行MRI、CT扫描以评估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位置;此外,还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膀胱功能测试。针对脊髓休克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物理疗法如康复训练可促进恢复,药物治疗如甲钴胺片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严重者可能需行椎间盘摘除术来减轻压迫。
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受伤部位,以免加重脊髓损伤并影响预后。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脊柱负担。

2024-02-10 16:5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骨折

所谓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折发生后,离医院较近者,可直接送医院或叫救护车。离医院比较远的病人,必须进行简单的处理,以防在送医院途中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