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抑郁> 舌粘膜萎缩

精选回答(1)

周春英 二级心理咨询师 肥城矿业中心医院

擅长:内科、心理科常见疾病,如糖尿病的用药、饮食、运动、监测咨询指导;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及心理健康咨询;慢性躯体疾病的身心调治等。

提问

舌黏膜萎缩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但也可能是由于口腔干燥综合征、念珠菌病、灼口综合征、舌炎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生理性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会出现老化,舌头也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出现舌黏膜萎缩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用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2、口腔干燥综合征

口腔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痛、干燥性角结膜炎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玻璃酸钠、硫酸羟氯喹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唇腺移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3、念珠菌病

如果患者不注意口腔卫生,可能会导致口腔受到念珠菌感染,引起口腔黏膜萎缩、充血、水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氢钠、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漱口,抑制念珠菌生长。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真菌治疗。

4、灼口综合征

灼口综合征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大多是由于真菌感染、口腔不良习惯等原因引起,患者会出现口腔黏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还会伴有舌黏膜萎缩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合维生素B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舌炎

舌炎是指舌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与营养不良、局部刺激、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舌头肿痛、舌乳头改变等症状,还会伴有舌黏膜萎缩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复方硼砂含漱液等药物进行漱口,抑制口腔内细菌生长。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8-10-28 10:13

举报

医生回答(2)

赵清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舌粘膜萎缩可以考虑营养支持治疗、维生素B族补充、微量元素补充、免疫调节治疗、口腔黏膜保护剂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通过提供均衡饮食或特殊配方食品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可能包括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对因缺乏营养导致的舌粘膜萎缩有益。
2.维生素B族补充
维生素B族补充可通过口服维生素B复合制剂或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摄取量等方式实现。B族维生素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在皮肤、毛发及黏膜上皮组织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预防由其不足引起的角化异常从而缓解相关不适。
3.微量元素补充
微量元素补充通常涉及铜、锌等微量元素除常通过膳食补给外,还可考虑使用口服补液盐或特定保健品。某些研究显示这些元素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并能辅助治理部分与缺乏相应元素有关的问题如口腔溃疡等。
4.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旨在通过药物干预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常用方法有口服免疫调节剂或注射生物制剂。此措施针对可能存在免疫失调引起之疾病状态提供帮助,并可减少局部及全身性感染风险从而间接影响到舌头健康。
5.口腔黏膜保护剂
口腔黏膜保护剂主要有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曲安奈德口腔软膏等,需遵医嘱使用。上述药物能够覆盖于受损区域形成一层保护层,减轻刺激和疼痛感,促进愈合。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特别是存在长期吸烟、饮酒习惯者,应尽量戒烟限酒,以维护口腔健康。

2024-03-22 15:56

举报

吴英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这种情况是要考虑舌部发炎引起;注意事项,要多吃水果及清淡和无剌激食物,至于治疗方法,建议你应该服用青霉素V钾片、替硝唑片和西地碘片来治疗。萎缩性舌炎是指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舌粘膜萎缩性改变.在萎缩过程中,首先是丝状乳头缩短,继之为菌状乳头.最终导致舌乳头完全消失,舌上皮与舌肌变薄,色泽红绛光滑,也称秃舌或光滑舌.

2015-01-16 19:5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粘膜萎缩

粘膜萎缩可见于多个器官,比较常见的是胃部,鼻部,咽部的 粘膜萎缩。慢性咽炎系咽粘膜的慢性炎症,常为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延误治疗转为慢性或者各种鼻病后因鼻阻塞而长期张口呼吸及鼻腔分泌物下流,致长期刺激咽部,或慢性扁桃体炎,龋病等影响所致,也可以因为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如粉尘、颈部放疗、长期接触化学气体、烟酒过度等,另外全身因素如各种慢性病等都可继发本病。主要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或干燥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可有各种不适感觉,如异物感、发痒、灼热、干燥、微痛、干咳、痰多不易咳净,讲话易疲劳,或于刷牙漱口,讲话多时易恶心作呕。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病,其特征为鼻粘膜萎缩,嗅觉减退或消失、鼻腔多量结痂形成,严重者鼻甲骨膜和骨质亦发生萎缩。粘膜的萎缩性改变可向下发展至鼻咽、口咽、喉咽等处,故有人认为本病是全身疾病的鼻部表现。胃黏膜萎缩是一种比较轻微的胃病。

  • 症状起因: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主要是咽部粘膜炎症。多发于成年人,其主要病因有屡发急性咽炎、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烟酒过度或其它不良生活习惯、鼻窦炎分泌物刺激、过敏体质或身体抵抗力减低等。慢性咽炎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糖尿病、肝硬化及慢性肾炎等。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总感到咽部有咽不下又吐不出的东西,刺激咳嗽,干燥、发胀、堵塞、瘙痒等,但很少有咽痛。清晨常吐出粘稠痰块易引起恶心。由于食道或下咽部的癌症早期也会有类似的症状,因此发现以上症状之后应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方能确诊。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病,其特征为鼻粘膜萎缩,嗅觉减退或消失、鼻腔多量结痂形成,严重者鼻甲骨膜和骨质亦发生萎缩。粘膜的萎缩性改变可向下发展至鼻咽、口咽、喉咽等处,故有人认为本病是全身疾病的鼻部表现。本病患者以女性青年为多。因本病的发生与营养因素较密切,故本病在发达国家日益少见,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较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迄今尚未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2)遗传因素:根据Vari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3)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Polmer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4)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5)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6)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7)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8)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9)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近年来发现少数胃窦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它是细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体,属IgG系。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也有重要意义。(10)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此外,诸如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粘膜受损,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粘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炎症变化。

  • 可能疾病:喉炎  异位胰腺  萎缩性鼻炎  小儿硬皮病  小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  

  • 就诊科室:内科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陈梅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唐敏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张晨露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