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全血黏度> 全血黏度切变率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全血黏度切变率取决于红细胞聚集性、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温度。
1.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聚集性指红细胞之间相互黏附的程度,关系到血液流动性和全血黏度。正常或适度的聚集性有利于防止循环障碍,维持组织供氧。因为当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时,红细胞会形成较大的团块,导致血液流动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血液黏稠的现象。但是过度的聚集性会导致微血管栓塞、器官缺血等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聚集性过高,使红细胞易于聚集成团,堵塞小血管,影响血液循环。
2.血浆黏度
血浆黏度是指血浆的流动性,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值增高可使血液黏滞度增高。血浆黏度有助于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至全身各处,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但高粘度可能表明存在某些病理状态,如高脂血症、贫血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进而引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
3.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指的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反映了红细胞数量的变化,与全血黏度密切相关。适当的血细胞比容可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满足身体不同部位的需求。因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红细胞容量的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也会相应地增加,促进氧气的输送和利用。然而,过高的血细胞比容可能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影响血液循环,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浓度表示单位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分子的数量,该数值偏高时,全血黏度也随之升高。适量的血红蛋白能够有效地携带氧气,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因为血红蛋白具有高度亲水性,在肺部吸入氧气后,血红蛋白会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但是过多的血红蛋白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影响血液循环,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5.温度
温度会影响血液的物理性质,包括黏度和密度,进而影响全血黏度。适当降低体温可以使血液黏稠度下降,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但是若患者处于低温环境,此时如果体温持续下降,可能会出现低体温症,表现为心跳缓慢、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休克等情况。
建议定期监测全血黏度切变率,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相关因素,预防潜在的风险。

2024-03-13 18:16

举报

医生回答(1)

杨影枫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全血粘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数,它是血浆粘度、血细胞压(比)、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是血液随不同流动状况(切变率)及其他条件而表现出的粘度,切变率低时血粘度高,随切变率的逐渐升高粘度逐渐下降,最后趋向一个平稳的数值。

2014-12-15 22:2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全血黏度

全血黏度指血液流动时,邻近两层平行流体层互相位移时的摩擦而形成的阻力。全血黏度是血清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另外,血黏度还受血液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血浆渗透压等)、血管因素等影响。血黏度还与血流灌流量有关,因此全血黏度又有高切变和低切变两种黏度。高切变黏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变形能力低,血液黏度便高;低切变黏度则反映红细胞的聚集能力,红细胞相互聚集,血液黏度升高。全血黏度测定可为临床许多疾病,特别为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