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待分诊> 怎样消除猜疑心理

怎样消除猜疑心理

发病时间:不清楚

怎样消除猜疑心理

补充说明:怎样消除猜疑心理

a******W 2014-11-22 23:46

猜疑 神经过敏 度和 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 深呼吸 焦虑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消除猜疑心理可以考虑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团体治疗等方法。如果这种猜疑心理影响到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1.心理咨询
通过定期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让患者有机会倾诉内心困扰并接受指导。心理学家运用沟通技巧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减少因误解或过度解读引起之猜疑。
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通常由认证的心理健康专家提供,在一系列会话中教授个体识别、挑战并替换不健康的思维模式。此方法有助于个体了解猜疑背后的想法是否合理及如何用更实际的方式看待世界;从而减轻相关情绪反应。
3.支持团体治疗
支持团体治疗需要找到一个信任的朋友或者家人来倾听你的想法和感受,并且给予你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当面对困难时,有人能够理解并且接纳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建立更强的信任感以及自我价值感。
建议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练习以缓解焦虑,促进身心平衡。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也有助于改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2024-02-12 22:23

举报

医生回答(1)

孙筱柔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应呢? 第一,优化个人的心理品质。也就是说要加强个人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的修养,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拓宽胸怀,以此来增大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扰。 第二,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扩展思路,走出“先入为主”“按图索骥”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或者面对面地与被猜疑者推心置腹地交谈,让深藏在心底的疑虑来个“曝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排释误会、获得最大限度的消解。

2014-11-22 23:4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猜疑

没有根据地怀疑别人,怀疑别人做事针对自己。表现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何谓自我牵连太重,就是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

  • 症状起因:1.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 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2.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 古人说:“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 3.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 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猜疑心理实际上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上的,这种猜测往往不是以事实为根据,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推测和怀疑别人的言行。

  • 可能疾病: 多发性硬化 多发梗塞性痴呆 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就诊科室:心理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