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补充说明: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2014-11-21 15:1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由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等经脉循行所过部位,此经脉主治内脏病证。
1、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沿着手臂外侧上行,经肩关节后面,进入锁骨上窝,穿过膈肌,从颈部交界一直到达舌部,再进入口腔。主要治疗头面部、咽喉、胸胁部病症,如头痛、目痛、牙痛、口疮、耳聋、胸痛、乳痈等。
2、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上行至腋窝,沿上肢内侧上行,进入肩部,再进入喉咙,穿过膈肌,从颈部交界一直到达舌部,再进入口腔。主要治疗心包病症,如心痛、心悸、胸闷、气短等。
3、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两侧,沿着面部、口唇、鼻腔等部位走向前,进入鼻腔。主要治疗口腔、鼻部、咽喉、头面部等部位病症,如牙痛、鼻塞、鼻衄、面痛、口歪、头痛等。
4、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沿着大腿内侧上行,进入腹部,穿过膈肌,从小腹内侧开始,经前阴、后阴等部位,上行至咽喉部,再进入口腔。主要治疗胃痛、腹胀、呕吐、痢疾、便血等病症。
5、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沿着小腿内侧上行,进入肾区,穿过膈肌,从颈部交界一直到达舌部,再进入口腔。主要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的病症,如小便不利、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
6、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头部,上行至巅顶,穿过颈部,进入脑部。主要治疗头面部、颈部、肩部、腰背部等部位病症,如头痛、目痛、牙痛、口歪、耳聋、耳鸣、眼睑下垂、眼睑浮肿等。
建议患者出现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时,可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3-03-09 11:42
举报经脉的定义宽,一般你说的十二经脉与十二脏相关的。传经的顺序是肝,胆,小肠,心,胃,脾,大肠,肺,膀胱,肾,三焦,然后循环往复。往上往上是这样说的,可以举双手,阳经下行,阴经上行,无论手足。至于按摩,不是单纯的顺经按摩的,需要按补泻的方法来说的,不能一概而论。
2017-12-10 19:1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经络按摩也是有补有泻,一般顺经络为补,逆经络为泻。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顺着经络推拿可以补虚;逆经络推拿可以泻实.要想正确学好经络推拿,一定要学好经络,也要学好中医辨证,两者缺一临床效果都不好
2014-11-21 15:16
举报经络就像是一种空间通道.“经”有路径的意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经络就像路径和水网联系小镇 村庄一样,遍布全身,联系着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气血在其中运行,输送着营养和信息,所以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的通道.很简单的理解如果通道不通了,自然就会有很多疾病出现了.就像平时我们所经常听到和提到的亚健康状态就是经络不通的典型表现.
根据经络学说,人体的一切功能都是在经络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经络失控是疾病形成的原因;而疾病的痊愈则是经络发挥了调整作用的结果.因此经络就是人体的医疗保健系统. 生命能全身经络推疗养生技术特色 适应人群广泛,劳累,不明原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抵抗力下降等亚健康症状.
独特的中药薰蒸调节经络平衡,疏通经络,激发元气,扶正祛邪,提高身体免疫力;舒经活血,改善皮肤微循环,促进身体毒素排泄,养颜美体.
注重身,心,灵的调理.配以独特的五行音乐,调畅身心,使人体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缓解不良的情绪. 药包温经,温通气血.100%纯中药成分的药包加热后,热力透入肌肤,刺激体表穴位,药物成分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通畅全身.
独特的推疗手法和温经调理方法,针对经脉进行调理,疏通经络,改善身体皮肤的微循环,缓解机体压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纯草本中药根据是药物归经的原理进入人体,着重调理人体脏腑功能,提高生理机能. 现代人经络不通(亚健康)——生病之源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实质是指经络而言,即人体的病变多为经络不通所致. 如果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化热,则出现红,肿,热,痛等(经络的实证). 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及功能减退等(经络的虚证). 如果经络的阳气即卫气,原气不足,就会出现局部发凉或全身怕冷等症状(阳虚则寒). 经络的阴气即营气,血液不足而阳气亢盛,则会出现五心烦热等现象(阴虚内热).
祝您健康!
2014-11-21 15:16
举报向医生提问
流注是以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为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纱》科真诠》云:“流注发无定处,漫肿不红,连接三四处。”《诸病源候论·流注候》云:“人体虚受邪气,邪气随血而行,或淫突皮肤,去来击痛,游走无有常所。”其特点是漫肿疼痛,皮色正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深处,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点。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本病因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而有许多病名,如发于夏秋之间的称暑湿流注;由于疔、疖后引起的,称余毒流注;产后恶露停滞或跌扑损伤而引起的,称瘀血流注;仅发于髂窝部的,称髂窝流注。但其病机、证治基本相似,故一并叙述。
多发人群:成年人
典型症状: 瘀血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