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止血带止血法
补充说明:止血带止血法
a******W 2014-11-20 13:0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止血带止血法|压迫包扎法|体位引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等治疗措施的使用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如果出血无法控制或伴有严重疼痛,应立即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止血带止血法
使用止血带时应先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然后将止血带缠绕于离伤口最近的肢体上端,每次缠绕约3-5厘米,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因为止血带能够暂时阻断局部血液回流,从而达到迅速止血的效果。但要注意观察肢体远端循环变化,防止因长时间压迫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2.压迫包扎法
首先确定出血部位后立即用手指压向动脉搏动处,同时快速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此方法简单有效且安全无创,在没有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可作为紧急临时措施使用。
3.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通常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特定姿势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如坐高枕位、半卧位等。改变体位有助于痰液流动及咳出,对肺部积液也有一定作用。需注意变换姿势时动作要缓慢,以免引起头晕或其他不适。
4.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患者的气道内,以便进行人工呼吸或给予氧气治疗。该措施主要用于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哮喘发作等情况。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5.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开放上呼吸道的手术,通过切除部分气管壁以建立一个永久性的通气通道。该措施主要针对长期需要机械通气或有吞咽障碍者。术后需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并预防感染发生。
在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每小时放松一次,以避免组织损伤。对于体位引流,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病情。
2024-03-21 13:0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外伤造成的擦伤,挫伤和裂伤,或者手术,感染,肿瘤浸润时损伤了血管,都可以引起出血.由于所损伤或腐蚀的血管不同,如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动脉血的压力很大,出血时表现为喷射状,随着心脏的跳动而一股股地向外喷射.而静脉血的压力就小得多,出血往往表现为涌血或缓缓地流血.毛细血管既细小又众多,它的出血找不到明显的出血点,常常是片状的渗血.
针对不同的出血形式,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止血方法.毛细血管出血或小静脉出血,一般不需进行特别处理,只要保持伤口清洁,涂些红药水就可以,必要时可用纱布包扎一下,很快便会自行止血.而大的静脉出血,就要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止血.
最难止血的是动脉出血.因为,如不及时有效地止血,失血过多,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动脉止血的方法有指压法,加压包扎法和止血带止血法.指压法和止血带止血法主要适用于四肢血管出血.
指压法是在伤口上部找到搏动的血管,用手指或手掌将血管压在附近的骨头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使用止血带止血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应选用弹性比较好的橡皮管或橡皮带子;2.止血部位,上肢在上臂上三分之一,下肢在大腿中部;3.在使用止血带前,要先垫上几层棉布,毛巾或衣服等软物,防止损伤皮肤;4.止血带松紧要适当,以达到止血目的为限;5.要写明止血带的时间,每隔一小时左右放松止血带3~5分钟.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会使肢体缺血而引起坏死.
全身各部位的动脉出血可以用加压包扎止血方法.先用干净的纱布或敷料填塞伤口,外加干净的纱布垫,再用绷带加压包扎.
血管出血,要及时止血,大出血还应及时送医院作进一步医治和抢救.
2014-11-20 13:09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气候环境因素,长期生活在较为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如高原空气稀薄,皮肤缺氧,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多血管代偿性扩张,久而久之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引起永久性毛细血管扩张。或长期接触风、冷、热的水手、厨师、农民和运动员。物理因素刺激,如温度变化的刺激,使毛细血管的耐受性超过了正常范围,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破裂。过度的日晒,引起的慢性光线性皮炎,皮肤干燥等。滥用化妆品或长时期的皮肤包月护理,及换肤不当引起后遗症,换肤产品的酸性成分破坏了皮肤角质层的保护作用和毛细血管的弹性,使毛细血管扩张或破裂。某些局部或全身疾病的并发症。
就诊科室:血液
消痛贴膏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淤痛、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亦适用于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和陈旧性伤痛等。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人血白蛋白
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4.低蛋白血症的防治。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
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难、喘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