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整形美容> 整形> 雀斑> 怎样去除脸上的斑点

精选回答(1)

杨猛 副主任医师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肤美容(痤疮、黄褐斑、疤痕、妊娠纹)、过敏性疾病(皮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尿路感染、尖锐湿疣等。

提问

去除脸上的斑点可以考虑药物美白、激光去斑、果酸换肤、微针治疗、光动力疗法等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指导。
1.药物美白
药物美白通常包括外用美白产品如维生素C衍生物、熊果苷等成分的产品以及内服美白口服液等,使用周期一般为数周至数月。这些美白成分能够抑制黑色素形成及转移,从而减少或淡化面部色素沉着斑点。
2.激光去斑
激光去斑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作用于表皮层或真皮层来分解色素颗粒,治疗时间依病变范围而定。此方法适合各种类型的色素性皮肤问题,能精确控制热量传递深度以保护周围健康组织不受损伤,并促进胶原蛋白再生。
3.果酸换肤
果酸换肤是将高浓度的果酸涂抹于受损角质上,促使老化角质层脱落,每次治疗持续时间约30分钟。该技术有助于改善肤色不均及轻微痤疮样皮肤瑕疵;可促进表皮细胞更新并调节油脂分泌。
4.微针治疗
微针治疗涉及使用细小针头刺入皮肤表面,在无痛状态下刺激皮肤自我修复机制,一至两次治疗之间需间隔4-6周。该方法适用于改善肌肤质地、淡化疤痕及提升紧致度;利用微创伤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从而达到改善肤质效果。
5.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需要先注射一种特殊的药物使其与异常组织结合,然后用特定波长的光源激活药物杀死目标细胞,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就诊。该方法对于某些皮肤癌前病变及部分良性皮肤问题有效;利用特定波长激发药物产生氧化反应杀灭异常细胞。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时应考虑个体差异,同时还要注意防晒,避免日晒导致色斑加重。另外,患者平时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内分泌水平,进而辅助减轻色斑的症状。

2024-01-10 16:47

举报

医生回答(1)

秦俊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对于脸上的雀斑,在我们科可以采用维纳斯激光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一般采用化学成份祛雀斑,效果不稳定,很容易复发。

2014-11-11 19:3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雀斑 (面皯,苍蝇屎,土斑,蚕沙,蒙脸沙,虼蚤斑)

雀斑是一种浅褐色小斑点,针尖至米粒大小,常出现于前额、鼻梁和脸颊等处,偶尔也会出现于颈部、肩部、手背等处,日晒后加重。中医称面皯或雀斑。《外科证治全书》记载,“生面部,碎点无数,其色淡黄或淡黑”。

  • 症状起因:一、“雀斑”是由遗传基因引起: “雀斑遗传基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基底层的酪安酸酶活性增加,形成黑色素既雀斑,也叫基因斑,它成于胎儿期是与生俱来的固定体。遗传性雀斑分显形斑和隐形斑,显形斑大约在6-12岁时开始形成,18岁左右到达高峰;而隐形斑则大多在妊辰反映后现于面部,这个原因就是为什么有人把雀斑分为先天雀斑和后天雀斑的原因,其实怀孕后孕妇的内分泌会起很大变化,会刺激隐藏的雀斑爆发出来,而不是说其雀斑是后天长的。只要是雀斑就是由遗传基因引起。雀斑的遗传有隔代遗传这种特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有的父母双方都没有雀斑的,而其孩子出现雀斑的原因。虽然父母的一方或双方雀斑没有显现出来,但其一方或双方携带有的雀斑遗传基因,却传给了孩子。 二、曝晒于阳光下: 阳光中的紫外线一方面刺激皮下的色素细胞活动频繁,制造出大量的麦拉宁色素;另一方面损伤皮肤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令黑色素无法顺利排出而残留在皮肤上,甚至沉积在真皮中。所以过度的日晒会加重、加深雀斑,但到了冬天雀斑又会逐渐变淡。

  • 可能疾病: 小儿神经纤维瘤病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神经纤维瘤病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皮肤病

适用药品

氯霉素注射液

1.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为敏感菌株所致伤寒、副伤寒的选用药物,由沙门菌属感染的胃肠炎一般不宜应用本品,如病情严重,有合并败血症可能时仍可选用。2.耐氨苄西林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或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本品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3.脑脓肿,尤其耳源性,常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4.严重厌氧菌感染,如脆弱拟杆菌所致感染,尤其适用于病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以控制同时存在的需氧和厌氧菌感染。5.无其他低毒性抗菌药可替代时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如由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属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败血症及肺部感染等,常与氨基糖苷类联合。6.立克次体感染,可用于Q热、落矶山斑点热、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的治疗。

氢醌乳膏

黄褐斑雀斑及炎症后色素沉着斑的治疗

复方片仔癀软膏

清热,解毒,止痛。用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痤疮。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