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神经外科> 蛛网膜囊肿> 左侧颞窝蛛网膜囊肿是怎样形成的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左侧颞窝蛛网膜囊肿可能是由外伤导致的脑损伤、先天性发育异常、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或颅内出血后遗症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外伤导致的脑损伤
外伤可能导致脑组织挫裂伤、血肿形成等病理改变,进而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水肿,继而导致蛛网膜下腔积液。对于外伤导致的蛛网膜囊肿,通常需要手术切除,如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2.先天性发育异常
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中线结构未完全闭合或部分移位,导致蛛网膜囊肿的发生。这些囊肿可能压迫邻近神经结构,引起头痛、癫痫等症状。针对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的蛛网膜囊肿,可采用微创手术进行囊壁造口术或囊肿分流术。
3.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当细菌或其他病原体侵入大脑并引起感染时,免疫细胞会聚集在感染部位周围以对抗感染。这会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增加蛛网膜下隙的压力,从而形成囊肿。抗生素治疗是应对感染性蛛网膜囊肿的主要手段,例如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
4.颅内出血后遗症
颅内出血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隙,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被吸收而留下一个液体填充的空间,即蛛网膜囊肿。囊肿可能会对周围的脑组织产生压力,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出血后遗症导致的蛛网膜囊肿,可以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
患者应定期复查MRI或CT扫描以监测蛛网膜囊肿的变化,尤其是对于有症状或囊肿增大的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减少颅内压力波动,预防囊肿增大。

2024-02-23 18:24

举报

医生回答(1)

龙广兴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左侧颞窝蛛网膜囊肿的形成是这样的: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为发生上的问题,后者多因外伤、炎症等引起蛛网膜广泛粘连的结果。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内所形成的袋状结构,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继发性者由于蛛网膜粘连,在蛛网膜下腔形成囊肿,内含脑脊液。好发于小颅凹,也见于枕大池,四迭体周围脑池和鞍上池等。颅内蛛网膜囊肿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及感染后蛛网膜囊肿三型。

2014-11-07 15: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蛛网膜粘连

蛛网膜粘连是蛛网膜炎的主要特征,蛛网膜炎系指脑或脊髓的蛛网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组织反应,以蛛网膜的增厚、粘连和囊肿形成为主要特征。

  • 症状起因:(一)感染: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继发于各种类型的脑脊膜炎、脑脊髓炎,特别是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浆液性脑膜炎。 2.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全身感染如感冒、流感、风湿、肺炎、结核、败血症、盆腔感染等,均可能为致病原因。 (二)外伤: 颅脑外伤及脊柱外伤均可发生,外伤可很轻微,颅肌或脊柱可无骨折等改变。 (三)异物进入蛛网膜下腔: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抗菌素、麻醉剂、造影剂等。 (四)中枢神经系统有原发病变: 如:肿瘤、脊髓空洞症、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等。 (五)颅骨及脊柱病变:如颅底凹陷症、脊柱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等。 (六)中毒:如铅中毒、酒精中毒等。 (七)病因不明:有可能是临床征象不明显或病因未查明的非化脓性脑膜炎,特别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 可能疾病: 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 脊髓蛛网膜炎 蛛网膜炎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脑外科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