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愈后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愈后因人而异,通常取决于血小板输注、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脾脏切除术以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治疗。
1.血小板输注
通过静脉注射外源性血小板的方式快速提升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数量,通常在数小时内起效。该方法适用于急性出血事件或手术前需要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的情况;通过补充缺失的血小板成分来控制出血倾向。
2.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根据医嘱调整剂量,疗程因人而异。此法能非特异性地抑制免疫应答,降低自身抗体产生,从而减轻对血小板膜抗原的攻击;适合于改善病情活动度高、有明显出血表现的ITP患者。
3.免疫抑制剂治疗
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药物,需遵医嘱定期服用。这类药物能够抑制机体免疫反应,减少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产生,进而稳定血小板水平;对于反复发作且无法耐受激素者有益。
4.脾脏切除术
脾脏切除术是一种外科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时间取决于脾脏大小和位置。脾脏是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重要场所,切除后可减轻对血小板的破坏,有助于控制出血症状;适用于经规范激素治疗无效或存在激素禁忌证者。
5.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包括阿伐曲泊帕片、艾曲波帕等药物,按医嘱规定周期使用。该类药物模拟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机制,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血小板;适用于轻至中度血小板减少症。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风险。

2024-01-03 19:35

举报

医生回答(1)

邱逸凡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轻证患者西医多采取一些抗组织氨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安其敏或赛庚啶等药物治疗,或者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潘生叮+肝素治疗或采用甲基强的松冲击疗法

2014-10-23 11: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本病是一种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出血性疾病。根据患者的病程在6个月以内或是6个月以上可将本病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型在发病年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预后方面都有所不同。

适用药品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曲安西龙片

应用其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治疗各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它的主要药理作用和醋酸泼尼松(强的松)相同,因此其适应症和强的松基本相同,主要包括:1.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2.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肾脏疾病;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等免疫性病;4.醋酸泼尼松所适用的其它疾病。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推荐医生更多

靳培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刘训荃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储文玲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陈永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刑广梅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明军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